一、 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休闲和劳作一样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人们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时,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下,愿意花更多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旅游作为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旅游业是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人均收入的增加、带薪休假制度的推广以及更加便利的交通方式等因素促进了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世界经济和世界工业的增长速度,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旅游业已超过钢铁、石油、汽车等传统产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并且因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每年将有16亿人次到国外旅游,是现在的3倍,全球的旅游外汇收入为2万亿美元,是现在的4.5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4.3%和6.7%,21世纪将是旅游业真正走向辉煌的世纪,国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继续大幅度增长。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日益提高,我国旅游业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它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等。2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旅游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法国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将接待1.37亿人次国际旅游者,占世界旅游市场的份额将从目前的不到3%提高到8.6%;出境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和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旅游业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重要动力产业、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大区的跨越,旅游业发展步入全国旅游业发展中游行列,进入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的前列。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取得了明显成就,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总收入占全自治区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06%4上升到2009年的6.28%5。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将其旅游资源特点概括为“大、近、特、纯”四个字。“大”就是面积大,杜尔伯特草原占据整个乌兰察布草原面积的半壁江山;“近”就是距离呼和浩特只有95公里、距离北京约4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特”就是旅游景观独具特色,包含草原风光、民俗风情、神舟飞船着陆点以及地质地貌等多个方面;“纯”就是蒙古族风情纯正。立足资源优势,四子王旗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名旗”的战略。《四子王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全面构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六大支柱产业,并具体指出除进一步加强格根塔拉草原的开发外,适度开发王爷府、“神舟”飞船降落点及附近的敖德其沟、锡拉木伦庙等旅游资源,开展自然地貌、古生物化石及古生物遗迹等观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申报自然保护区或地质公园。 旅游业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旅游业消费启动门槛。2009年内蒙古人均GDP 已达到40282元,6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四子王旗旅游业将得到更大发展,如何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是四子王旗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四子王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四子王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升四子王旗旅游业的竞争力,促进其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县是我国特有的行政区划单位,因此,国外没有直接的县域旅游研究。然而,国外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关区域旅游的理论,这对我国县域旅游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规划被认为是现代旅游规划的先驱;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的旅游开发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因此,旅游规划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著作。1977年,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规划调查显示,43个成员国中37个有国家级的旅游规划。同年,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综合规划》和《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这两个旅游规划文件。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调查了世界范围的旅游规划,并形成了第一份制定旅游开发的经验报告。同年,冈恩(Gunn)出版了著作《旅游规划》。 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对旅游规划自身有了深入的理解,旅游规划的刊物也层出不穷。墨菲(Murphy)于1985年出版了《旅游:社区方法》一书,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如何从社区的角度进行旅游规划。Getz于1986年发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旅游规划模型”。Douglas Pearce于1989年出版了《旅游开发》。他们在论著里剖析了旅游规划的内涵,并且认为旅游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个阶段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国家和区域旅游总体规划的建立与实施方法》。诸多旅游核心期刊也对旅游规划研究高度重视,例如《旅游研究杂志》、《旅游研究纪事》、《休闲科学》、《旅游管理》、《旅游评论》、《旅行研究杂志》和《可持续旅游杂志》等期刊都发表了大量的旅游规划方面的论文。 20世纪90年代,国外旅游规划形成了一定的规划标准与程序,旅游规划这门学科有了较完整的理论框架。美国旅游规划学家Edward Inskeep为旅游规划的标准、程序框架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他的两本著作《国家和地区旅游规划》7与《旅游规划:一种综合的和可持续的方法》8是面向旅游规划操作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著作。这一阶段,世界旅游组织出版了《旅游度假区的综合模式》9和《可持续旅游开发:地方规划师指南》10。这些著作使旅游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日益成熟。 另外,由J .G .Nelson,R .Butler,G .Wall主编的论文集《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监控、规划、管理》11侧重于旅游规划实施过程的研究。亚太旅游协会副总裁Roger Griffin提出了“创造市场营销与旅游规划的统一”的观点,反映了这个时期旅游规划对市场要素的重视。12 目前,国外主要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区域旅游。Julie Jackson等人13以澳大利亚为例,提出旅游是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但不是所有地区都具有发展旅游的条件,那些有竞争条件的地区最大的问题是怎样把相对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实行产业集群。区域旅游发展不但需要产业集群,还需要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Bill Bramwell等人14以巴西为例,分析了主体间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区域旅游规划的作用,指出这种合作主要是协调不同功能、不同级别的主体的政府组织行为。 2.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县域旅游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县域旅游的兴起,国内的县域旅游研究产生,集中于本世纪初,根据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县域旅游业现状与地位的研究。学者们首先从县域旅游业作用的角度来研究县域旅游,认为发展县域旅游具有重要作用。黄勇15提出一个省旅游业的发展要靠省内各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其支柱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张干16以武隆县为例提出了用旅游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的思路,并提出建立拉动力强的旅游城镇不但能增强县城的辐射功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对集中生产要素也有很大促进作用。徐勤飞17指出要依据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对县域旅游产业进行定位,制定发展目标;在县域旅游业地位的研究基础上,研究的内容逐渐转向县域旅游的现状分析,主要是对县域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肖星等人18研究了县域旅游资源评价模型,认为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他们以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规划实践,构建了旅游资源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改良模型。 第二阶段,对县域旅游产品设计与形象的研究。旅游产品、旅游形象和客源市场作为发展县域旅游的重要内容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唐代剑19以浙江宁海为例对县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研究,在旅游产品结构、旅游形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他认为区域条件、资源特色、旅游发展趋势这几个因素决定旅游地确立什么样的旅游形象。刘文涛20认为如果县域旅游地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那么应该采取区域形象整合的措施。县域旅游形象与旅游产品有密切联系,杜海忠21提出开发旅游产品时,策划旅游形象至关重要,然而旅游形象要通过旅游产品体现,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以形象为主导对县域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赵立增22研究了县域旅游客源市场,提出县域旅游的一级目标客源市场应该定位在省内毗邻城市、市内乡镇旅游客源市场,并要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和旅游发展战略。 第三阶段,对县域旅游保障体系的研究。县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保障体系的完善,主要包括制度创新、社会人文环境建设及金融保障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对县域旅游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制度创新,王国新和许振晓23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个角度做了分析,提出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使县域旅游获得更好的发展。社会人文环境建设是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肖拥军和庄小丽24提出建设良好的县域人文旅游环境的立足点主要包括:建设安全的旅游环境;发挥旅游资源开发的扶贫作用以促进社会稳定;处理好旅游者与当地人的关系。发展县域旅游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肖拥军等人25以湖北省咸丰县为例,认为但资金缺乏是县域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以下几种资金筹措方式:直接融资;政府入股旅游企业;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 (2)关于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 ①草原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
目前学者们对草原旅游资源的评价大多数是定性评价,认为草原旅游资源具有天然性,类型丰富,景观开阔,气候舒适,民俗文化与草原景观紧密结合等优势,也具有景观相对单调,可进入性较差等特点。从评价角度和方法来看,张竹如从资源价值、旅游环境现状的角度进行评价;刘敏从资源品质、资源规模、资源组合、空间组合、旅游功能、景区容量、季节适游性、可进入性角度进行评价;郝晓兰从旅游吸引向性、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限制型角度入手进行评价,吸引向性和限制型进行定性分析,开发潜力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定量计算,并对格根塔拉、希拉穆仁、灰腾锡勒等草原旅游点进行评价,得出资源利用方向和开发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