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体制改革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5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宏观效率低下,现在的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在中国,对一个重要领域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评价为“总体不成功”,这也许是第一次。所以结论一出,顿时激起千重浪。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目前的热点之一,也是各项改革事业中极为艰难的领域。而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和突破口。近年来,公立医院的改革没有停止过,医药分离、医院托管、组建医院集团、属地化管理等,各地都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探索。但这些局部探索对宏观战略产生了哪些影响?理论界还缺乏研究总结。如果深入、系统、全面分析和研究,或许能找到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方向。 当我们反思陷入困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时,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下,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的社会行为管理、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对医院的行政隶属管理,与政府对医院投资的国有资产管理,以及医院的具体运营管理等纠缠在一起,这种“管办合一”、“政事合一”、“资政合一”的状况,成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难以理顺的症结所在 本文将视角落向2005年国内集体“亮相”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海淀区等城市和地区“管办分离”改革探索。“‘管办分离’下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研究”是本文探讨的中心议题。
二、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分析思路 本文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立题依据及其目的意义,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综述部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框架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阐述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治理结构和在医疗服务市场失灵中的政府职能。得出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是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公立医院缺乏公益性的根源。“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改革思路或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领域的主流思想之一。借鉴英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地区公立医院改革及管理模式的经验,得出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实行职能转变,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政资分离,进行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已迫在眉睫。 第三章为实证分析部分:对苏州、无锡、上海、北京海淀区等城市和地区“管办分离”的模式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时间为经线,分别介绍四地“管办分离”的概况,从四地机构设置、管辖范围、政府监管机制等方面比较异同。然后,从经过两年多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得失成败。认为苏州模式核心为建立“法人”管理实体,明确权力、责任和义务,但不涉及体制变革,仅从运行机制入手,因而亮点不多;被评价为“值得推广的医院管办分离模式”的无锡模式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的公共事业治理模式的改革,意义在于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初步形成了一个有效竞争的医疗市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大缓解;上海模式是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视角下公立医疗机构运营模式的探索;北京海淀模式的核心则是把服务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逐步纳入其统一管理的改革,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由部门内配置向全社会配置转变。 第四章 “管办分离”下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从苏州、无锡、北京海淀、上海等地的“管办分离”改革所取得的普遍经验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整体框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设计:首先是宏观层面,要实现政府职能转换,其更多的职能更多体现在“管”医院上。加强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建立各级政府间规范的责任分担与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机制。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和药品市场的监管,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第二是体制层面,要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医院必须在建立出资人制度下,形成类似“政府—委托管理机构(医院管理中心)—医院”的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使医院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完善以监管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外部治理结构。 最后是医院的微观层面。深化公立医院内部运营机制,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综述: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同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合。 2、理论分析:以经济学理论分析医疗服务市场失灵和公立医院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并为寻求对策找到理论依据和方向。 3、实证与比较分析:介绍国外医疗模式中公立医院相关经验,并进行评价。对我国江苏、无锡、北京海淀、上海四地“管办分离”分析比较,相关经验的提炼与总结。 4、系统分析:运用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的学科理论,系统分析现阶段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中诸要素间的相互关系,遵循从个体到整体,从一般到抽象的思路,研究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提出对策与建议,彼此承接,逻辑关系清晰明确。
近年来,对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很多,但以“管办分离”为切入点来研究改革的价值取向及模式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试图从我国苏州、无锡、北京海淀、上海等地的“管办分离”改革所取得的普遍经验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整体框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设计:将卫生主管部门与公立医院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转变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变管办合一为专司管理,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新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政府-委托管理机构-医院”的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使医院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完善以监管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外部治理结构。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所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框架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第一节 我国公立医院体制的概况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职能 一、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品属性分析 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失灵”下的政府职能 三、政府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职能 第三节 政府在公立医院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政府职能的“缺位”与“越位” 二、既不到位、又不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三、缺乏对公立医院的有效监管机制 第四节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英国:组建医院联合体,促进自治和竞争 二、德国: 三、新加坡:国有医疗机构重组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医院管理局模式 五、国际公立医院管理模式经验的启示 第三章 苏州、无锡、上海、北京海淀区四地“管办分离”的模式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四地“管办分离”概况 一、苏州模式 二、北京海淀模式 三、无锡模式 四、上海模式 第二节 四地“管办分离”模式比较 一、不同之处 二、相同之处 第三节 四地“管办分离”模式评价 一、苏州模式评价 二、北京海淀模式评价 三、无锡模式评价 四、上海模式评价 第三章 “管办分离”模式下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政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职能更多体现在“管”医院上
第二节 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三节 “管办分离”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金永红 陆一鸣曹政.公立医院改革:绕不过去的“坎”[N].健康报2007-03-15(2) 2. 李卫平,周海沙等.我国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研究总报告[J],中国医院管理.2006,(25)8:5-8 3.梁中堂.宏观视野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经济问题,2006(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Z],2006 5.崔运武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5-289 6. 郝模等.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策略与障碍[J].中国医院管理,2004,(1):2-6 7. 廖新波.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责任及职能定位[J],中国医院院长,200?(?):62-64 8. 沈崇德,李德扬,陈菊华.公立非营利性医院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德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1,20(7) 9.李卫平,周海沙等.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研究总报告[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8:5-8 10.张星,赵守诚.无锡医改试水“管办分离”[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5(20)26-30 11. 黄礼成,马进.供方支付方式研究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1):8-1 12. 周海沙,李亚青,李卫平.我国公立医院政策演化评述[J],中国医院管理.2006(8)9-13 13. 刘宏鹏,陶峻.非营利性医院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卫生经济研究,2005,(12):17-19 14. 李玲.英国模式:国民卫生服务体制[J].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8-9期:29
15. 张录法,黄丞.医疗卫生体系的四种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1),7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