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因此我们对原模型假设进行调整,见图2: 图2:调整后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模型 Fig. 2 The Adjusted Fator Modle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230 根据调研问卷,我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软件AMOS7.0 对所提出的假设进 行拟合分析,得到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见表5。 表5:模型拟合指数 235 Tab. 5 The Model Fitting Index CMIN DF CMIN/DF RMSEA GFI CFI 875.29 352 2.49 .08 .78 .85 从相关拟合指数评估的结果来看,模型卡方统计值CMIN 为875.29,自由度DF 为352, 卡方/自由度CMIN/DF=2.49<3,表明模型拟合较好。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 为0.08<0.1; 绝对拟合优度指数GFI 为0.78 接近于1,相对拟合指数CFI 为0.85 接近于1,这些指标均 240 达到了可接受的范围,说明该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结构方程模型中,对模型各变量之间 的路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模型参数估计值(见表6)。 表6:模型路径分析结果 Tab. 6 The 245 Results of Path Analysis 假设 路径 Estimate S.E. C.R. P H1a 生活动机 <--- 成员人格 1.56 .34 4.54 *** 成立 H1b 社会动机 <--- 成员人格 .83 .24 3.39 *** 成立 H2a 生活动机 <--- 团队目标 -.47 .14 -3.31 *** 成立 H2b 社会动机 <--- 团队目标 .07 .11 .58 .56 不成立 H3 知识共享绩效 <--- 隐性知识特性 -.33 .11 -2.99 .00 成立 H4 知识共享绩效 <--- 知识共享能力 .37 .11 3.26 .00 成立 H5a 知识共享绩效 <--- 生活动机 -.10 .04 -2.77 .01 成立 H5b 知识共享绩效 <--- 社会动机 .05 .05 1.21 .23 不成立 H6 知识共享绩效 <--- 知识共享环境 .68 .16 4.20 *** 成立 H7 知识共享绩效 <--- 信息对称性 .35 .10 3.70 *** 成立 4 结论与建议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10 项假设中有2 项(H2b 和H5b)没通过显著检验,说 明本文在对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模型框架大体上比较合理,是可以 250 接受的。本文所得出的这些结论,对于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实践具有如下启示: (1)团队成员的人格对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间接影响团队隐性 知识共享绩效,根据本问卷的设定,团队成员人格主要包括成员的自尊心、创新精神、竞争 精神和时间紧迫感,因此团队领导者应加强对团队成员良好人格的培养。 (2)团队目标对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间接正效应,加强对团队实行目标管理,提 255 高团队的管理效率,在实行团队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团队目标的明确性和合理性,只有 明确合理的团队目标才能促使成员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促使其相互间主动交流、学习知 识,共享知识,提高团队的知识存量。 (3)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能力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应加强团队成员 隐性知识共享的能力。隐性知识共享能力主要包括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专业技术水平和沟 260 通能力,因此应加强对成员的学习交流,另外由于隐性知识特性影响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 因此成员不断培养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能力,增强对隐性知识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成员知识 共享能力。 (4)团队的隐性知识共享环境正向显著影响科研团队成员间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团队 领导者应加强隐性知识共享环境的建设。环境建设既包括硬环境建设同样包括软环境建设。 265 建立各种有效的知识转移渠道,如建立讨论场所,BBS,QQ 群等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硬件 设施,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建立开放合作性学习型团队文化,以及相关激励机 制的设置以促进科研团队成员间隐性知识共享。团队中提倡开放、信任、合作,以知识为上、 以学习为荣的团队文化将推动团队中成员不断相互学习,实现隐性知识在不同主客体之间进 行相互知识转移。 270 (5)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正影响,团队成员间应注重降低 相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员间信息对称性主要表现为对其他成员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当 成员间熟悉相互间的研究领域,则双方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知识距离较小,根据相关研究 [20-23]表明知识距离越小,越有利于成员间隐性知识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世强,光翠娥.组建科研团队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实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8):118-121. [2] 王世强,光翠娥.高校科研团队的生态位确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2):34-36. [3] 刘慧敏,王刊良,田军.虚拟科研团队中的信任、冲突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280 理,2007,(06):159-163. [4] 冯博,刘佳.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110(06):1156-1163. [5] 杨钢, 薛惠锋. 高校团队内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2009,30(06):87-92. [6] 陈春玲.知识嵌入性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08):1166-1168+1172. 285 [7] 李志宏,朱桃,赖文娣.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04):581-590. [8] 原长弘, 李敬姿, 姚缘谊.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 一个理论分析[J]. 系统管理学 报,2010,19(02):121-128. [9] 张德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Jessica Y.Y Kwong, , Fanny M Cheung ,Prediction of performance facets using specific personality traits in 290 the Chinese contex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ume 63, Issue 1, August 2003, Pages 99–110 [11] Locke, E., Latham, P.A 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performance[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90 [12] 刘新梅,夏红卫.研发团队目标设置、个体目标承诺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2009,30(05):188-193. 295 [13] Ikujiro 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 5(1):14-37. [14] 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0):20-23. [15] 施琴芬,吴祖麒,赵康.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J].中国软科学,2003(8):96-102 [16] 严浩仁,贾生华.试论知识特性与企业知识共享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03):16-20+31. 300 [17] 宋志红, 陈澍, 范黎波. 知识特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 究,2010,(04):597-604+634. [18] 余光胜,刘卫,唐郁.知识属性、情境依赖与默会知识共享条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06):23-29. [19] 林向义,罗洪云.知识不对称网络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分析与优化[J].情报科学,2009,(09):1332-1335. [20] 邹波,于渤,卜琳华.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作用机理——基于370 家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 305 学研究,2012,(07):1048-1055 [21] 简兆权,郑雪云,占孙福.组织学习与技术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9(05):758-766. [22] 陈伟,张旭梅.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11):7-17. [23] 王红丽, 彭正龙, 谷峰, 陆云波.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治理绩效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 究,2011,29(06):949-960.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 代写MBA论文 代写博士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