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交往与归属、尊重、荣誉、兴趣、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同样对于高校教师当他们 120 的衣食住行、安全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寻求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产生行为动机。 H5:科研团队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影响 (6)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 从隐性知识共享的微观条件来看,营造隐性知识共享的环境是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关键 所在。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亲临现场、共同在场、互动沟通,才能 125 有效地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18]。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 团队内有利于知识转移的设施及场所,包括良好的信息网络、对话场所等,软环境主要是指 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氛围等。隐性知识共享活动需要成员间相互容忍和宽容,并建立友好和 密切的合作关系。隐性知识是一定情景的产物,团队内部的隐性知识共享是嵌入在团队成员 合作的背景之中,知识共享背景环境影响知识共享的效率。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背景环境主 130 要表现为科研团队的文化氛围、激励机制、共享设施等方面。因此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环 境与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密切相关。 H6:隐性知识共享情境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影响 (7)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 高校科研团队作为一个知识型团队,其中每个成员都可能是知识源、知识的传播者或知 135 识的接受者,彼此之间相互共享和传播隐性知识,交织形成一个知识共享网络。掌握的经验、 技巧和诀窍不同致使隐性知识的存量有所差别形成了知识差,因此就构成了一个知识不对称 的隐性知识共享网络,使隐性知识的共享也体现出不对称性[19]。另外由于隐性知识共享网 络中每个知识主体信息不对称会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产生判断决策的失误。信息不对称会导致 团队成员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源错误判断知识接收方对隐性知识的需求,知识接收方难 140 以及时准确地把握知识源的知识共享意图,因而出现知识共享目标的不协调。由于信息反馈 的滞后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造成知识转移过程中组织资源的浪费,知识共享效率低下。 因此,科研团队成员间的信息对称性对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影响。 H7: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影响 H5 H4 H1 H2 H6 H3 H7 145 图1: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模型 Fig. 1 The Fator Modle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150 我们选取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8 所高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高校科研团 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了Likert 七分制,从1 至7 依次 递增,其中1 代表“非常不同意”,7 代表“非常同意”。在正式调查前,我们首先在小范 围内进行了试调查,根据试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正。正式调查中共发放问卷 155 300 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43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1%。本文以有效问卷为基数,调查样 本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样本描述性统计(样本容量N=243) Tab. 1 Samp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ample Size N=243) 人数 比例(%) 20-30 岁 54 22.2 31-40 岁 92 37.9 41-50 岁 70 28.8 51-60 岁 15 6.2 年龄 61 岁以上 3 1.2 男 149 61.3 性别 女 92 37.9 2 年以下 45 18.5 3-5 年 49 20.2 6-10 年 40 16.5 工作年限 10 年以上 100 41.2 正高级 66 27.2 副高级 74 30.5 中级 49 20.2 初级 30 12.3 职称 其他 14 5.8 博士研究生 101 41.6 硕士研究生 75 30.9 本科 46 18.9 学历 其他 8 3.3 博士后 23 9.5 博士 77 31.7 硕士 77 31.7 学士 45 18.5 学位 其他 6 2.5 是 60 24.7 学科带头人 否 183 75.3 是 57 23.5 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否 186 76.5 160 2.2 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主要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知识共享研究的度量方法并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背 景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进行多项目测量(Multi-item Measure),各变量的测量项目见表2。 165 170 175 表2:高校科研团队内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测量项目 Tab. 2 Measuring Items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变量 编号 题项 DJ_1 隐性知识共享给他人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 DJ_2 隐性知识共享给他人是为了满足安全需要 DJ_3 隐性知识共享给他人是为了满足交往需要 DJ_4 隐性知识共享给他人是为了满足尊重需要 隐性知识共享动机 DJ_5 隐性知识共享给他人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TX_1 隐性知识内容的不确定性 隐性知识特性 TX_2 隐性知识动态的、即时实践条件 DC_1 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及前沿问题知之甚详 DC_2 对同事的研究领域及前沿问题知之甚详 DC_3 关注同研究领域人员的研究深度和成果 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 DC_4 认同他人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成果 HJ_1 高校现代沟通工具的置备 HJ_2 高校对个人价值的评判标准 HJ_3 高校的分配、福利等政策 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 HJ_4 开放合作的高校文化氛围 NL_1 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量 团队成员知识共享能力 NL_2 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NL_3 团队成员的沟通能力 RG_1 自尊心强的团队成员 RG_2 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成员 RG_3 具有竞争精神的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人格 RG_4 具有时间紧迫感的团队成员 MB_1 明确具体的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 MB_2 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一致性 MB_3 团队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JX_1 增加团队成员科研成果的数量 JX_2 提高团队成员科研成果的质量 JX_3 节约团队成员的科研时间 隐性知识共享绩效 JX_4 降低团队成员研究所需的成本 180 3 数据分析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提高本研究的数据质量,本文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采用 Cronbach's Alpha 系数来分析信度。通常Cronbach's Alpha 的值为0.7,被看作是项目信度检 185 验的标准,Cronbach's Alpha 值大于0.7,各题项被认为是具有内部一致性。效度分析采用探 索性因子分析,并在因子分析前进行KMO 样本测度和Bartlett 球体检验。因子分析采用主 成分分析法,进行Varimax 旋转。一般而言,当KMO 值大于0.5,Bartlett 统计值≤a,各题 项的载荷系数均大于0.50 时,可以通过因子分析将同一变量的各测试项合并为一个因子。 本研究变量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见表3。 190 195 200 表3: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度量结果 Tab. 2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Validity Analysis 变量 题项 均值 标准差 KMO 公共因 子 因子载 荷 Cronbach's Alpha DJ_1 2.61 1.636 .913 DJ_2 2.88 1.637 F1 .922 .873 DJ_3 4.12 1.748 .768 DJ_4 4.35 1.757 .871 隐性知识共享动机 DJ_5 4.93 1.736 .673 F2 .815 .799 TX_1 4.76 1.586 .880 隐性知识特性 TX_2 4.88 1.689 .500 F1 .880 .709 DC_1 5.00 1.509 .813 DC_2 4.19 1.507 .778 DC_3 5.18 1.405 .780 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 DC_4 4.56 1.382 .746 F1 .661 .756 HJ_1 4.69 1.556 .697 HJ_2 5.02 1.336 .833 HJ_3 5.02 1.356 .809 隐性知识共享环境 HJ_4 5.56 1.387 .713 F1 .612 .719 NL_1 5.42 1.313 .884 隐性知识共享能力 NL_2 5.35 1.268 .886 NL_3 5.67 1.358 .724 F1 .852 .845 RG_1 4.06 1.484 .586 RG_2 5.22 1.471 .728 RG_3 4.62 1.668 .844 团队成员人格 RG_4 4.66 1.562 .716 F1 .778 .721 MB_1 5.24 1.438 .856 团队目标 MB_2 5.51 1.312 .911 MB_3 5.32 1.365 .701 F1 .853 .843 JX_1 5.36 1.388 .859 JX_2 5.60 1.243 .894 JX_3 5.58 1.235 .867 隐性知识共享绩效 JX_4 5.56 1.304 .827 F1 .857 .891 205 根据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度量结果表可以看到,其中指标隐性知识转移动机KMO 值为 0.673,Bartlett 球形检验卡方值为559.263,显著性为.0000,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 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两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2.828、1.132,累计方差解释率为 79.207%,其中公因子F1 包括DJ_1 和DJ_2 两个题项,公因子F2 包括DJ_3 和DJ_4,DJ_5 三个题项,两个因子对应的Cronbach's Alpha 值分别为0.873 和0.799,根据新生成的两个共 210 因子所包含测量条款的含义,可以分别命名为隐性知识共享生活动机和隐性知识共享社会动 机。其余指标的Cronbach's Alpha 值均在0.7 以上,KMO 值都在0.5 以上,并都只提取出一 个公因子,说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很理想。 3.2 差异分析 为了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学位等人口特征对样本 215 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采用ANOVA 或独立样本t 检验,对样 本进行差异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4: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差异分析 Tab. 4 Results of AVONA 变量 年龄 性别 工作年限职称 学历 学位 学科带头人 海外经历 生活动机 1.466 2.093 2.713** .778 1.637 .878 .566 .011 社会动机 .300 .004 5.424*** 3.150** .617 .550 .040 1.065 知识特性 1.536 2.717 2.680** 1.964 1.041 .759 2.669 .013 信息对称性 4.297*** .210 4.085*** 6.014*** 4.067*** 5.162*** 1.649 .098 共享环境 1.061 2.954* 2.338* .606 1.038 .807 .041 .002 共享能力 1.257 .295 3.507* 1.267 2.901** 2.941** .756 .723 成员人格 1.156 .568 2.061 .423 .746 2.272* 2.974* 6.533** 团队目标 2.070* 3.439* 6.149*** 3.282** 6.271*** 3.302** .001 .781 共享绩效 1.493 .027 4.281*** .972 3.004** 2.782** .105 3.60* 注:*p<0.1,**p<0.05,***p<0.01 220 通过上述差异分析可以发现,在隐性知识共享生活动机指标上,只有不同工作年限对其 值有显著差异,在隐性知识共享社会动机指标上,成员的不同工作年限和学历之间有显著差 异,在隐性知识特性上,不同工作年限的成员对隐性知识特性同意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他指 标在不同人口特征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同样可以从表3 看出,在此不作赘述。 3.3 路径分析 225 根据上节的问卷信度检验结果,我们将知识共享动机划分为生活动机和社会动机两个层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 代写MBA论文 代写博士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