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自主学习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价值与使命,新的发展急需自主学习实现方式及其支持环境变革以应对未来学习的转变以及未来学习者迫切的自主追求,显然遵循“课程”与“课堂”操作隐喻的传统学习环境已无法胜任,因此问题的解决要求发展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精神、吻合当前教育与技术理念的新的自主学习实现框架。对此,论文将设计的视角投向当前先进的个人学习环境(PLE)的建构理念,并分析了个人学习环境与自主学习两者结合在社会文化上和技术方法上的必然。由于能够借鉴的国内外研究几乎没有,因此论文采用了“分析差异——发现线索——寻求解决”的研究路线:首先从分析传统学习环境(以LMS为代表)到PLE中学习所发生的转变出发,然后从学习组织、学习体验、学习支持和环境架构多个角度寻找线索和理论依据,最后建构出基于PLE的自主学习(PLE-SRL)这一全新学习模式的概念模型。PLE-SRL模型从学习的组织和保障两方面进行了重点细化。在学习组织上该模型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不直接映射教与学的过程逻辑,而是以学习活动的层级组织作为支架,将自主学习的调控过程和PLE环境的建构以一种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整合,强调边学习边建设,并提炼出自主学习活动的五类构成元素以及三级逻辑组织,探讨了这一新型结构体系的建设机制、调控机制、感知机制、关联机制和导航机制,还结合典型案例讨论了其各种教育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在学习保障上,该模型将以集体智慧为核心特征的社会关联技术引进自主学习的学习支持设计中,以实现在分布式的开放环境中最优化地组织并联结来自多元化渠道的适合的内容、工具和人,还提出实现这一学习支持的三层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其中一些关键性技术,包括学习活动流描述模型、关联推送策略矩阵、激励与优化机制等。论文最后从零代码开始设计并实现了PLE-SRL模型的原型系统,从自主学习的支持度和可接受性两个方面分别对原型系统展开了评价以及试用,实证了系统架构的可行性和理论研究的合理性。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个人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环境; 社会关联支持;
摘要 6-7
ABSTRACT 7-8
目录 9-12
图目录 12-15
表目录 15-17
绪论 17-29
一、 研究背景 17-19
二、 研究问题 19-20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25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25-26
五、 研究方法 26-29
第一章 自主学习环境与PLE 29-62
第一节 自主学习及其环境因素 29-43
一、 自主学习及其时代新发展 29-35
二、 自主学习与相关概念界定 35-38
三、 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环境 38-40
四、 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环境 40-43
第二节 自主学习环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3-54
一、 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学习者 44-46
二、 现有自主学习环境面临的挑战 46-48
三、 自主学习环境发展的新机遇:PLE 48-54
第三节 PLE作为自主学习环境 54-62
一、 PLE与自主学习结合的必然性 54-59
二、 PLE在开放网络环境中的角色定位 59-62
第二章 基于PLE自主学习的概念模型 62-84
第一节 PLE中开展自主学习的转变与思考 62-67
一、 从LMS到PLE的学习转变:技术增强学习到技术使能学习 62-64
二、 PLE中学习的思考: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64-67
第二节 PLE-SRL模型对学习开展的设想 67-75
一、 学习本质:联通主义及社会性学习 67-69
二、 学习组织:活动的层级结构 69-71
三、 学习环境:小世界现象 71-72
四、 学习调控:Zimmerman的三阶段周期模型 72-73
五、 学习支持:活性系统模型 73-75
第三节 PLE-SRL模型对环境架构的设计 75-81
一、 平台技术方面 75-79
二、 教学法方面:基于活动的设计 79-80
三、 开放性方面:基于社会关联的设计 80-81
第四节 PLE-SRL概念模型的建构 81-84
一、 个人视角下的PLE-SRL模型 81-82
二、 技术视角下的PLE-SRL模型 82-84
第三章 PLE-SRL模型的学习组织 84-127
第一节 PLE-SRL模型学习组织的三层结构体系 84-106
一、 模型的三层建构 84-87
二、 五类元素对象及其关系 87-95
三、 三级逻辑层次及学习过程 95-103
四、 关联共享及Web2.0、Web3.0思想的融入 103-106
第二节 PLE-SRL模型三层结构体系的运作机制 106-119
一、 建设机制 107-109
二、 调控机制 109-112
三、 感知机制 112-115
四、 关联机制 115-118
五、 导航机制 118-119
第三节 PLE-SRL模型三层结构体系的教育应用 119-127
一、 不同风格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开展 120-121
二、 教师指导、同伴合作的整合体现 121-123
三、 正式学习活动的融合设计 123-124
四、 与其他教学系统的结合途径 124-127
第四章 PLE-SRL模型的社会关联支持 127-177
第一节 PLE-SRL模型的学习支持转变 127-132
一、 对学习支持的一般认知 127-129
二、 PLE-SRL模型的学习支持新认知 129-132
第二节 PLE-SRL模型社会关联支持的提出 132-147
一、 社会关联支持的设计依据 132-137
二、 社会关联支持对社会导航的发展 137-141
三、 PLE-SRL模型的社会关联支持建构 141-147
第三节 PLE-SRL模型社会关联支持的实现 147-173
一、 基于教学传通模型的学习支持的实现设计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