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施,有利于制度整体有效性的提高。如大型企业员工管理规定(手册),在规定的过程
中,若广泛吸纳管理者、各级员工的参与,即参与程度越高,不但能提前解决规定在实施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规定的重要性,在认知的基础上加以自我遵守并执
210 行,实现管理规范。同时,参与过程中,使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增进了解,减少利益相关
者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内部管理制度实施,进一步还能增进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
积极性。
3.3 沟通交流机制
沟通交流机制是权利对称性和参与程度进一步实施的保障。制度过程的有效性(有效制
215 定、有效执行和有效完善)离不开制度相关者的交互作用,只有让他们充分沟通,多次博弈,
制度有效性才能有保障。因此,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能够让处于非主导地位的制度相关者
有机会、有条件和有能力公开陈述,表达自身的诉求,与其他相关者交流并争取利益,经过
多方多次的讨论、协商,制度制定才会更有效,执行和完善过程自然将实现高效。无效或低
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不但不能促进参与,反而会增加误解,不利于制度过程的有效实现。日本
220 经济学家青木昌彦[29]在谈到中国经济建设时面临制度安排太弱的问题给出的建议是值得参
考的,“重要的是让各个利益集团都能有机会做公开的陈述,表达各自的述求,在这个过程
中,一定要注意让大众媒体和知识分子沟通信息和发表独立意见。”
综上,制度有效性影响因素模型可进一步完善如图2。
http://www.paper.edu.cn
- 7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25 图2 制度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关系模型二
Fac.2 the second impact factors of institu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model
4 结论
本文通过回顾文献,重新梳理了制度和制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得出理解制度有效性不
230 能只着眼于制度相关者表面的遵约程度,更应关注制度的最终目的,即问题的解决或目标的
实现程度。其次,从制度过程视角(制定—执行—完善)初步构建了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及其关系模型,如图1,并深入分析了权利的对称性、制度相关人的参与程度和沟通交流机
制对制度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辨清并较全面研究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制度有效性评估
235 体系做准备,同时为研究具体管理制度的失效问题打好基础。事实上,当前研究面临许多问
题,如制度相关人的参与意愿较低,制度监督考核不力,制度过程的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等
实际而重要的问题,这些也为制度有效性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240 [1]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商务印书馆,1964.
[2]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3]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4]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年版.
[5] 约翰o 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45 [6]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上海:三联书店,1989.
[7] 杨立华,杨爱华.三种视野中的制度概念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2):115-121.
[8] 韦森.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评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3,
(06):43-57.
[9] 周业安.制度演化理论的新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4,(04):63-70.
250 [10] 周冰,靳涛.青木昌彦的制度观与制度演化的进化博弈思想评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03):59-65.
[11] 刘和旺,颜鹏飞.诺思的制度演化理论及其特点[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06(06):61-67.
[12] 冯务中.制度有效性理论论纲[J].理论与改革,2005,(05):15-19.
[13] 董志强.制度及其演化的一般理论[J].管理世界,2008,(05):151-165
[14] Ronald B. Mitchell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Institution s: What to Evaluate and How to
255 Evaluate It?, in Oran R. Young, Leslie A. King and Heike Schroeder eds. , Institution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Principal Finding s,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Frontier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8, p. 79.
[15] 奥兰 R 扬.国际制度的有效性: 棘手案例与关键因素,[美]詹姆斯N 罗西瑙主编:没有政府的治理, 张胜
军等译,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第187 页.
[16] Ronald B. Mitchell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Environment,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10,p.146.
260 [17] Olav Schram Stokke.Governing High Seas Fisheries: The Interplay of Global and Regional Regime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8]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制度执行有效性
制度制定有效性
制度外生
有效性
制度本身
有效性
制度完善有效性
制度有效性
权利的对称性
参与程度
沟通机制
其他深层因素
[19] 利普赛特.政治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0] 李红磊,甘仞初.一种基于多主体仿真的制度有效性分析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6,18(02):
265 444~447.
[21] 李妍.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失效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22] 张文健.基于博弈论的制度有效性分析[J].淮北燥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04):
20-23.
[23] 霍春龙,包国宪.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角下的制度有效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31(01):
270 15-18.
[24] 李建伟.论法律规范的有效性[D].郑州:河南大学,2010.
[25] 王明国.国际制度研究的新进展:制度有效性研究综论[J].教学与研究,2010,(12):41-49.
[26] 霍春龙.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视域下的制度有效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7] 陈满雄.提高制度执行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7,(11):14-16.
275 [28] 莫勇波,张定安.制度执行力:概念辨析及构建要素[J].中国行政管理, 2011,(11):15-19.
[29] 青木昌彦:比较获得理性[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11):158-159.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论文 代写代发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