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省级国家级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EI、SCI发表,稳妥操作,速度快,包发表。有意向联系客服咨询。
论文代写:十年专业服务品质,全部由期刊编辑、硕士、博士撰写;保证原创、版权归您;保证通过、否则全额退款。
论文发表:与百家优秀期刊合作,代理审核组稿,论文发表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全部正刊,保证出刊,否则全额退款。
业务合作:因业务发展需要,诚招优秀写手合作,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不限专业,另诚征优秀期刊代理合作,具体详谈。QQ:415835425
车道共用排队方式下的通行效率分析
车道共用排队方式下的通行效率分析#
周亚平,庄宏斌**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40606M19)
作者简介:周亚平,(1963-),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排队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交通管理与控
制
通信联系人:庄宏斌,(198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管理与控制. E-mail: neocore@mail.ustc.edu.c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
5 摘要:提出了基于车道共用的交叉路口信号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路口左转弯待转
区的空间,将原来的左转专用车道调整为左转与直行车辆的共用车道.在不降低左转车辆路
口通过率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直行车辆的路口通过率,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车辆的平均延
误.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左转待转区;车道共用;车辆延误;排队规则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的日益普及,交通拥堵(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及上
25 下班高峰时段)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常态”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提高通
行效率是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节点在各交叉路口,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方式可以分为定时控制与
自适应控制两种基本方式.对于定时控制方式,交通流量大的方向一般采用左转与直行分别
放行的多相位控制方式.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这种多相位控制的路口,由于交通流量大,各
30 相信号配时偏短(在周期一定的情况下与两相位的控制方式相比),通常拥堵也比较明显,
急需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许多学者研究了如何提高交叉路口通行效率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工作集中于时间资源的
优化利用.文献[1-4]提出了两阶段模糊智能控制的方法,在路口设置信号模糊控制器,通过
对模糊规则的学习,识别各相位流量并反馈到相位的配时中,进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文献
35 [5-7]基于遗传算法,考虑用户出行反馈,对相位配时进行优化,实现路口交通的自适应控制,
进而降低出行延迟.本文提出了着眼于道路空间资源的管理思路——通过车道共用提高通行
效率.
实际交叉路口的车辆通行中,各车道的饱和度通常不平均,各车道内的车辆只能利用所
在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将导致路口通行效率的损失.本文提出的基于车道共用的排队方式
40 具有下列优势: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通行饱和度较低的车道的潜在能力,以分担通行饱和
度较高的车道的通行压力,从而均衡通行饱和度.另一方面,由于利用了后放行车辆的待转
空间,理论上可以做到在不影响后放行车辆通过率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先放行车辆的通过率.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二节介绍了车道共用排队方式的实施方法与延误估计,第三节计
算了车道共用排队方式下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的通过率,第四节结合具体实例,对现有排队
45 方式与本文提出的基于车道共用的排队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第五节给出了结论与展望.
1 车道共用排队方式下的延误估计
考虑一多相位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信号周期为C ,某方向的直行绿灯时长为f t ,左
转绿灯时长为l t .该方向的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车流量(即平均到达率)为λ (辆/秒),
其中:左转、直行、右转的比例分别为1 P 、2 P 与3 P .另外,设单方向车道数为3,左边与
50 中间的车道为机动车道,右边车道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车道.从左到右3 个车道的绿灯
期间通过率分别为1
μ 、2 μ 与3
μ ,进一步设1 2 μ = μ , 1 3 μ > μ .
对于这种情形,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方式为:规定进入路口的车辆只能按其行驶方向在各
自车道排队.根据广泛使用的Webster 延误公式[8],这种控制方式下左转、直行、右转车辆
的延误为(设右转车辆始终可以通行):
(2 5 )
1 3
2
2 2
0.65
2 (1 ) 2 (1 )
g C
i
i i i
i
i
i
i
C R i
R
R
C
w r +
⎟ ⎟⎠
⎞
⎜ ⎜⎝
⎛
−
−
+
−
=
ρ λ λ
55 (1)
其中, i w ( i = 1,2,3)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的平均延误. i r ( i = 1,2,
3)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的非绿灯时长,即l r = C − t 1 , f r = C − t 2 , 0 3 r = . i R
( i = 1,2,3)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的通行饱和度,即/( / ) 1 1 1 R P t C l = λ μ ,
/( / ) 2 2 2 R P t C f = λ μ , 3 3 3 /μ λP R = . i λ ( i = 1,2,3)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的
平均到达率,显然i i λ = λP ( i = 1,2,3). i 60 g ( i = 1,2,3)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和右
转车辆的绿灯时长,即l g = t 1 , f g = t 2 ,根据前面关于右转车辆通行规则的解释,g = C 3 .
i ρ
( i = 1,2,3)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的平均到达率与绿灯期间的平均服务率
之比,即i i i ρ = λ /μ ( i = 1,2,3).所以,该方向到达路口车辆的平均延误为:
1 1 2 2 3 3 w = Pw + P w + P w (2)
本文提出的新的控制方法如下:对于直行车辆明显高于左转车辆( 2 1 65 P >> P )的情形,
将最左边车道设为左转与直行车辆的共用等待车道.信号顺序为先放行直行车辆,再放行左
转车辆.当直行绿灯亮起后,规定左转车辆必须进入左转待转区(以便后面直行车辆的通
行).这种规则的优点是:既不降低左转车辆的通过率(从而不影响左转车辆的平均延误),
同时又明显提高了直行车辆的通过率,从而显著减少了直行车辆的平均延误.当直行车辆的
比例2 70 P 较大时,这种方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新的控制方法规定为:左转与右转车辆只能在最左边与最右边的车道通过路口,而直行
车辆既可以在中间车道,也可以在最左边车道通行.假设直行车辆的驾驶人员按照左边车道
与中间车道的队长来决定进入哪一个车道,即总是进入队长较短的那个车道,进一步假设当
两个车道的队长相等时,驾驶员将进入中间车道(即直行车道).
75 在上述规定和假设下,可以得出直行车辆通过率增加的程度.设z1 为占用左转车道行
驶的直行车辆的比例,则1 z 满足:
(1 ) 1 2 1 2 1 P + P z = P − z (3)
上面 (3) 式体现的是两个车道相等排队队长的假设. 由此可以解得:
1 2 1 2 z = (P − P) / 2P ,当缓冲区容量足够大时,直行车辆的可利用车道从原来的1 上升到新
方法的1/(1 ) 1 − z ,即2 /( ) 2 1 2 P P + P .如果2 1 80 P = 3P ,则直行车辆的路口通过率将提高50%,
该方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由于该方法不影响左转与右转车辆的通行效率,所以对左转与右转车辆的延误也没有影
响.只有直行车辆的路口通过率从原来的2 μ 上升到'
2 μ
(当2 1 P = 3P 时, 2
'
2 μ = 1.5μ ),对
于接近饱和水平的情形而言,该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延误时间.由Webster 延误公式,这
85 种控制方式下直行车辆的平均延误为:
) 5 2 ( '
2
1 3
2
2
'2
2
2 '
2
'
2
2
' 2
2 0.65
2 (1 ) 2 (1 )
t f C C R
R
R
C
w r +
⎟ ⎟
⎠
⎞
⎜ ⎜
⎝
⎛
−
−
+
−
=
ρ λ λ
(4)
其中, /1.5 2
'
2 ρ = ρ , /1.5 2
'2
R = R . (上述分析结果都是在2 1 P = 3P 的条件下).
新方法下该方向车辆的平均延误为:
3 3
'
1 1 2 2
w' = Pw + P w + Pw (5)
由于2 P 较大,而'
2 w 又明显小于2 90 w ,所以(5)式所得的新方法下的平均延误将明显低
于(2)式所给出的老方法下的平均延误.
2 车道共用排队方式下的通行效率计算
上述延误分析是在理想情形下所得到的结果,在实际实施这一新方法时,平均延误改善
的幅度会低一些.因为车道共用会产生两类“卡死”现象:第一类现象出现在当左转弯待转
95 区容量不足时,在直行车辆放行期间,共用车道上的一些左转车辆不能进入待转区而卡死后
面的直行车辆.第二类现象出现在当直行时间不足时,共用车道上有些直行车辆没有被放行,
从而使后面的左转车辆在左转信号灯为绿色时也无法通过的情况.
下面给出实际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对于直行车辆而言,直行车道上的通过率与老方法
一样,仅依赖于直行绿时长度.共用车道上直行车辆与左转车辆的通过率计算如下.
100 记 N 为直行绿时中能通过的车辆数,M 为左转绿时中能通过的车辆数.B 为待转区
容量. f p 与 l p 分别为共用车道上直行车辆的概率与左转车辆的概率.在一个信号周期
中能够通过的直行车辆数显然是个随机变量, i prob 能放行 i 辆车的概率,下面分别讨论
直行车辆和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
2.1 共用车道中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
105 共用车道内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分两种基本的情形进行讨论:
(1) B < N 的情形
⎪⎩
⎪⎨ ⎧
− ≤ ≤
≤ − −
= −
+
+
C p p N B i N
C p p i N B
prob N i
l
i
f
iN
B
l
i
f
i
B i
i 当
1 当1
(6)
上式的意义为:当 i ≤ N − B −1 时,注意到第 c 辆车一定在前N 辆车中间.上述表
达式的含义为:前 B + i 辆车中,i 辆直行,B 辆左转,且第 B + i +1 辆车左转,此时,
110 由于待转区已满,且共用车道内第一辆车为左转车辆,所以共用车道只能通过i 辆直行车辆.
而当 N − B ≤ i ≤ N 时,注意前N 辆车中i 辆直行,因为i ≥ N − B ,所以,左转车
辆数≤ B , 不会产生卡死现象, 前N 辆车中的i 辆直行车辆都能通过, 所以
N i
l
i
f
iN
probi C p p = − .
(2) N ≤ B 的情形
115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能通过的直行车辆数 i ≤ N ,而N ≤ B ,所以不可能出现卡死的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 代写MBA论文 代写代发论文 代写职称论文 论文发表
|
本站郑重声明:
1、我们与数十所知名高校博士强强联手,保持常年稳定合作关系,论文质量更有保证;;
2、写作领域涉及所有专业,实力操作,出稿更快,质量更高,通过率100%;
3、所有代写文章,全部原创,包检测,保证质量,后续免费修改,保证通过;
4、信誉实力服务,专业代写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成熟操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