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固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培养模式仍处于众说纷纭的探索阶段,急需要解决。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及思考,形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培养模式的最新理论成果。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研究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这些内容在第一章绪论中进行。二是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包括台湾);研究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美国、日本、俄罗斯及欧洲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与外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三章。三是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背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培养模式变革的国内动因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第四章。四是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这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分别安排在第五章、第六章中,用较大的篇幅,进行全方位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且相互沟通、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办学主体多样、学历层次齐全、办学功能完备,以市场为办学导向,以应用为根本特点的开放式、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办学体系。“三层多元”培养模式,是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客观存在的高等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和研究生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多元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三层多元”模式;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第一章 绪论 9-20
1.1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概念 9-13
1.1.1 职业教育的概念 9-10
1.1.2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10-12
1.1.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12-13
1.2 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的重大意义 13-18
1.2.1 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13-15
1.2.2 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15-18
1.3 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8-20
1.3.1 研究的目的 18
1.3.2 研究的内容 18
1.3.3 研究的方法 18-19
1.3.4 学术与实践的主要创新点 19-20
第二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模式 20-36
2.1 我国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0-24
2.2 我国大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模式 24-28
2.2.1 我国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 24-26
2.2.2 我国大陆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 26-28
2.3 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 28-32
2.3.1 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28-30
2.3.2 台湾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30-32
2.4 两岸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 32-36
2.4.1 学校制度 32-33
2.4.2 教育政策 33
2.4.3 专业设置 33-34
2.4.4 入学制度 34
2.4.5 教学方法 34
2.4.6 教育人员 34
2.4.7 教育经费 34-35
2.4.8 职业指导 35
2.4.9 产教结合 35
2.4.10 终身教育 35-36
第三章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36-60
3.1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36-39
3.1.1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36-38
3.1.2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38-39
3.2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 39-42
3.2.1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39-40
3.2.2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40-42
3.3 俄罗斯的高等职业教育 42-45
3.3.1 俄罗斯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42-43
3.3.2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43-45
3.4 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45-48
3.4.1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45-47
3.4.2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47-48
3.5 英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48-52
3.5.1 英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48-51
3.5.2 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模式 51-52
3.6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模式比较 52-60
3.6.1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比较 52-56
3.6.2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比较 56-60
第四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新模式产生的必要性 60-84
4.1 加入WTO 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60-70
4.1.1 加入WTO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60-63
4.1.2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63-67
4.1.3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67-70
4.2 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培养模式的变革 70-74
4.2.1 调整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72-73
4.2.2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要向上延伸 73-74
4.3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变革 74-78
4.3.1 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74-76
4.3.2 知识经济社会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化 76-78
4.4 变革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培养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78-84
4.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必然 79-81
4.4.2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81-84
第五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思路 84-108
5.1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84-92
5.1.1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84-86
5.1.2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86-87
5.1.3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层次结构 87-89
5.1.4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别结构 89-92
5.2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 92-99
5.2.1 我国新的高等教育体系 92-94
5.2.2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94-97
5.2.3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与研究型高等教育体系是并列关系 97-98
5.2.4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研究型高等教育体系的衔接与沟通 98-99
5.3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关系 99-105
5.3.1 我国新的职业教育体系 99-100
5.3.2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100-101
5.3.3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关系 101-103
5.3.4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中学教育的关系 103-105
5.4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作用与影响 105-108
5.4.1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对接,加快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05-106
5.4.2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合理构建了不同类型层次教育的衔接沟通机制,拓展并丰富了人才成长的多样化途径 106
5.4.3 我国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为促进和扩大就业,对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06-108
第六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三层多元”培养模式 108-134
6.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08-114
6.1.1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基准 108-110
6.1.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 110-112
6.1.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112-113
6.1.4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113-114
6.1.5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14
6.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 114-117
6.2.1 在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114-115
6.2.2 人才规格的五个构成要素 115-116
6.2.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及要求 116-117
6.3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过程 117-119
6.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119-125
6.4.1 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途径 119-121
6.4.2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121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