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这一救助项目的困难性。国家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曾公开表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 占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20%,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只占在校生的10%,发放工作仍然难 以满足需要。[2]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所需证明材料较多,耗费大量时间。申请后往往半年或 一年才发放,在发放后下一学期便催还助学贷款,降低学生对政府及学校的信任度。 140 2.2.5 社会支持力量不足 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光靠政府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社会的关心。在国外,大学接受 社会团体、私人和慈善机构捐助很普遍,也是高等教育在资金来源上的重要特点之一。目前, 辽宁工大在贫困生救助方面缺乏社会力量,只有少数的学院有社会捐助设立的贫困生奖学 金。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对当地企业设立奖学金的需求强烈。 145 3 高等教育救助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救助及其相关的体制不健全 从制度层面来说,高等教育救助除自身体制不健全外,与其相关的体制也缺乏。高等教 育救助是教育部门负责,在贫困生认定方面由民政部门进行,两部门不能实行信息共享导致 在贫困生的人认定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在助学贷款发放困难方面,追其原因是大学生还款率 150 低,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而其中深层次原因是立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的个 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同时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较慢对社会救助也有一定的影响。 3.2 对高等教育社会救助认识不足 高等教育社会救助属于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然而与其他社会救助项目相比,高等教 育社会救助一般不予公众接受,认为其不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部分人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是 155 一种高层次的非有形的奢侈品消费,是一种个人投资行为。比如有些企业不予贫困生捐助, 则是出于这种认识。应当看到,一名贫困生的背后是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因此对这类人群 的救助是必要的。 3.3 信息不对称 这里主要是学校和学生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高校对学生贫困资格的认定是通过学 160 生生源地的基层组织和民政部门的证明,因此会出现虚开证明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部门 和学校到底花费了多少已经投入的资金,学费的使用渠道有哪些等信息并未公开,这使得学 生方面不了解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情况。[3]信息的不对称不利于“应救尽救”的实现。 3.4 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学费普遍较高,高学费门槛致使一部分人无能力接受大学教育,另一部 165 分人则是“读书致贫”。高学费的背后是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 人均GDP 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 倍。 图2 各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占人均GDP 比例 Fig.2 Countries in per capita public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per capita GDP ratio 170 4 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4.1 健全统一责任机制,改进高等教育救助工作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这表明 贫困生已是一个较大的弱势群体。对于贫困生的救助应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负责各项针对 175 贫困生政策的执行,该机构的职能应是勤工助学,奖贷发放,减、免、补的核算与审批。 4.2 建立高效率不失公平的奖学金体系 贫困生奖学金一方面具有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具有生活补助作用。因此,贫困生奖学金 应具有双重性,效率性和公平性。避免奖学金体系内部的不协调和评比过程中的不合理的现 象,杜绝逆向选择的产生。 180 4.3 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机制 贫困生认定机制,应该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认定体系,具体指标可从学生拥有的经济 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着手设计,同时要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要在 奖助工作中坚持“阳光”政策,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切实做好相关评审工作。要加快 开发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贫困生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 185 4.4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助学 高校贫困生越来越多,仅仅靠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助学。政 府应引导企业和个人在高校设立专门面向贫困生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牵 头,成立贫困生基金。高校也要积极争取当地企业的支持,尤其本校学生是其重要客户群的 企业,如大型商场超市。同时,高校可邀请有能力的校友设立个人基金会资助贫困生。 190 4.5 “输血式”与 “造血式”救助并举 对贫困生的救助不仅要“扶贫”,还要“扶志”。除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外,还要 培养他们自我创造自我救助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市场、加快校外勤工助 学基地建设、组织贫困生到企业一线开展勤工俭学和顶岗实践等活动,将勤工助学与学生的 课程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相联系,将勤工助学和就业创业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际, 6.10% 2.29% 3.01% 1.87% 4.28% 0.82%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美国 巴西 韩国俄罗斯日本中国 195 最后达到丰富勤工助学形式、增加就业工作岗位、积累创业经验的多重效果。这样将勤工助 学和就业创业实践有效结合,保证了对贫困生的救助不仅仅在大学期间,对其毕业后摆脱贫困也 有深远影响。 5 结论 在贫困生中,绝对贫困的较少,大多数是相对贫困。由于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高校 200 收费不断增加,相对贫困生将越来越多。这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如何较好 的保障他们是个难题。因此从现在就着手构建完善的健全的高等教育社会救助体制就凸显重 要了。解决高等教育社会救助问题最根本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205 [1] 搜狐新闻中心.贫困生之痛[OL]. [2007-7-24]. http://www.souhu.com/20070724/251218335_1.shtml [2] 辽宁共青网新闻中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扎实推进加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OL].[2008-12-20]http://wwww.lngqt.com/html/2008/20089.html [3] 常宇靖. 在校大学生教育救助中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J]. 学园,2011,(2)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论文 代写毕业论文 代写教育论文 论文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