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因素虽然在任何事物内部的存在都是必然的,但每一特定类型否定因素的形成过程都是
110 偶然的。在两个临界点之间,偶然性涨落只是一种干扰,由于系统自身稳定机制,其对系统
结构不会带来本质的影响,在这种区域内,系统演化是完全确定的,是必然性的。只要具备
一定的条件,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出现耗散结构并发生自组织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6]。
自组织理论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揭示。
2.4 量变质变规律
115 相变理论将自组织系统相变分为不连续相变和连续相变,连续相变中的相变点是真正的
临界点[7],在临界点附近,两相的差别很小,这一时间极为短暂,这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
变的过程[8]。自组织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突变作为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是自组织必
经的“门槛”,而突变是有不同途径的,实际上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新组织过程。
2.5 矛盾的对立统一
120 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个体特征、沟通、结构、权力与政治、利益等多种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矛盾来源包括利益、情感、价值、目标及任务等方面的差异。
罗诗裕和邵明珠[9]认为自组织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就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过程.对于组织来说,存在着组织内部的人际矛盾、组织之间的矛盾、
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矛盾和组织与其他组织和外部环境矛盾等多种类型。管理者需要调停员工
125 之间、下属间、供应商之间、顾客和上级间的各种冲突,管理者花费在独立管理员工冲突上
的时间,已从10 年前的9%上升为18%以上[10]。问题并不在于分歧的多少,而最重要的是
分歧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分歧[11]。系统地认识矛盾产生的哲学基础,并利用矛盾
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处理具体的组织矛盾,对于组织成员的绩效及其职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温承革等[12]认为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组织”与“自组织”二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组
130 织”往往是由网络中心向边缘、由上至下扩散,信息传播呈现梯度的发散状态,看得见的设
计规则逐渐细化,创新性较弱,而“自组织”则通常由边缘向中心、由下至上扩散,呈现出
熊彼待所言的“革命性的破坏”特征,创新性较强。带动了整个网络的进化。其次,两者又
是相互统一的。“组织”与“自组织”同处于网络的各个层次,在某一环节是组织的行为,
而在更核心的层次看来则是属于自组织行为。
135 3 结论
本文揭示了自组织理论的丰富内容以及它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研究发现,对自组
织理论作哲学分析,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自组织演变过程及其
理论揭示了自组织理论的辩证性及其内在机制,也为哲学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14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郭华庆.自然观研究的新起点-评《自组织的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20(3):64-65.
[2] 吕彦力,陶文铨. 关于自组织理论的哲学思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24.
[3] 谢光全,袁振辉.自组织形态的复杂性演化与主体的发生发展[J].哲学研究.2008(6):100-107.
[4] 向吉英.近年来自组织理论的哲学问题综述[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4(2):94.
145 [5] 湛垦华,沈小峰等.普列高津与耗散结构轮[M].西安:陕西工业出版社.1982.
[6] 李刚.企业自主创新的自组织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9):137-139.
[7] 曾国屏.自组织的自然观[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 常杰,葛滢.生物多样性的自组织、起源和演化[J].生态学报.2001,21(7):1180-1186.
[9] 罗诗裕,邵明珠.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反思[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12(4):15-18.
150 [10] Brahnam S D, Margavio T M, Hignite M A. A Gender-based Categorization for Conflict Resolu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05, 24(3): 197-208.
[11] 刘建.管理学的预言-福莱特的政治管理哲学[J]. 国外社会科学.2008(5):25-29.
[12] 温承革,王勇,杨晓燕.模块化网络的组织与自组织特征[J].生产力研究.2006(11):218-220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论文 代写代发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