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丹尼尔·克莱门特·丹尼特是近四十年来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作为自然主义者,其理论既因独创性而受到诸多认知科学家们的关注和赞赏,又因标新立异、离经叛道而饱受各方责难。丹尼特关于心灵和认知问题的研究是否以及如何能构成一个主旨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其学术思想最具争议性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丹尼特关于意向性、意识和自由意志三种心智现象的一系列论述进行分析,证明了他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是围绕协调人的外显形象和科学形象这个中心而展开的。丹尼特看似松散、关联性不大的意向理论、意识理论和自由意志相容论最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自然主义心智理论体系。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言介绍了丹尼特的学术背景,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并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丹尼特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论文内容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及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章“意向性的自然化”从三个方面对丹尼特的意向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一节主要讨论丹尼特的三种解释策略——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丹尼特认为每种立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它们的解释效率和精确度各不相同。对于行为相当复杂的高级系统,我们将不得不采用意向立场,将其看作是能够根据各种意向状态进行行动的意向系统。意向系统理论虽然在解释和预测系统行为方面很高效,但容易使人对其形成“工具主义”定位,即认为意向立场理论只是有用的工具,并不承诺任何意向性的实在性。本章的第二节即论述了丹尼特的“温和实在论”立场及他对“工具主义”质疑的回应。在丹尼特看来,无论意向模式还是意向状态都是实在的,只不过它们是另一个层次的实在性,只有通过意向立场,我们才能辨别它们的存在。最后,论文探讨了意向性的进化史,指出人的意向性是由大脑各部分的意向性构成的,纯粹的机械组织在意向立场下也可以展现出意向性。第二章“意识的自然化”对丹尼特的意识理论进行了全面剖析。丹尼特强调欲对意识现象进行自然化解释,首先必须改变研究意识的笛卡尔式进路,因此本文在本章首节中详细分析了笛卡尔意识理论的各种特征,以及丹尼特对这些特征的批判;第二节涉及丹尼特意识研究的第三人称方法——异现象学方法和其意识理论——多重草稿模型,解释了丹尼特对意识现象如何产生的基本观点——多重草稿的竞争与部分草稿的获胜;在第三节中,论文考察了丹尼特的意识进化论,将丹尼特的意识看作是特定基因型选择、表型可塑性选择与文化基因选择三个连续阶段的产物,并指出丹尼特所理解的意识实际上就是运行在大脑硬件上的虚拟机。第三章“自由意志的自然化”旨在详细阐释丹尼特的自由意志相容论观点,及其对自由意志如何在自然界产生的解释。本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丹尼特对不相容论观点的驳斥,表明实际上丹尼特希望通过将与自由意志密切相关的自我控制、理性与可避免性概念归入意向立场来解决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相容性问题;第二节阐述了自由意志的进化论。丹尼特将自由意志看作是人类在能够承担责任的前提下所获得的选择权。因此人类要想获得自由意志首先必须进行承担责任的训练,而愿意承担责任来自于我们对成为合作者群体中的一员的渴望。自由意志正是在合作与利他行为出现、人们愿意为成为合作者而进行自我设计的基础上产生的。第四章“对丹尼特心智理论的评价”从两方面对丹尼特的心智自然化工作进行了分析定位。首先从宏观方面来说,丹尼特的心智理论是逻辑行为主义与功能主义的混合体,既吸收了二者的理论精华又对它们进行了改进;从微观方面来说,丹尼特的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自然主义、反本质主义与非还原论。最后的结语部分对论文的四个主要观点进行了回顾,点评了丹尼特的自然主义工程及心智理论对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指出论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有关丹尼特的其它问题,明确提出今后对丹尼特思想进行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丹尼特; 意向性; 意识; 自由意志; 自然主义;
中文摘要 10-12
ABSTRACT 12-14
导言 15-36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25
0.1.1 丹尼特的学术经历 15-18
0.1.2 丹尼特的学术背景 18-23
0.1.3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23-25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31
0.2.1 国内研究现状 25-28
0.2.2 国外研究现状 28-31
0.3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31-36
0.3.1 研究重点 31-32
0.3.2 研究难点 32
0.3.3 创新之处 32-34
0.3.4 不足之处 34-36
第一章 意向性的自然化 36-62
1.1 意向性的归属 36-42
1.1.1 常识心理学的地位 36-38
1.1.2 三种解释策略 38-41
1.1.3 意向系统理论 41-42
1.2 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 42-51
1.2.1 意向模式实在论 42-47
1.2.2 意向状态实在论 47-49
1.2.3 对工具主义质疑的回应 49-51
1.3 意向性的进化 51-61
1.3.1 原初意向性与派生意向性 51-53
1.3.2 意向性的演化史 53-57
1.3.3 意向性的小人功能主义阐释 57-61
1.4 小结 61-62
第二章 意识的自然化 62-93
2.1 对笛卡尔意识理论的批判 63-76
2.1.1 意识的“笛卡尔剧场”模型 63-65
2.1.2 对“笛卡尔剧场”模型的批判 65-71
2.1.3 “笛卡尔剧场”模型的根本错误——“本质论” 71-76
2.2 多重草稿模型 76-83
2.2.1 意识研究的第三人称方法——异现象学方法 76-80
2.2.2 多重草稿模型的基本内容 80-83
2.3 意识的进化 83-91
2.3.1 意识进化的第一阶段——特定基因型选择 83-85
2.3.2 意识进化的第二阶段——表型可塑性选择 85-87
2.3.3 意识进化的第三阶段——文化基因选择 87-90
2.3.4 意识——大脑硬件上运行的虚拟机 90-91
2.4 小结 91-93
第三章 自由意志的自然化 93-117
3.1 对不相容论的驳斥 93-105
3.1.1 决定论与自我控制的相容性 94-97
3.1.2 决定论与理性的相容性 97-100
3.1.3 决定论与可避免性的相容性 100-105
3.2 自由意志的进化 105-115
3.2.1 自由意志与责任的关系 105-107
3.2.2 合作与利他行为的出现 107-110
3.2.3 合作与背叛的军备竞赛 110-112
3.2.4 为成为合作者而进行的自我设计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