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取代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础,知识管理逐步成为组织的一种战略管理,决定着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对知识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组织对知识共享活动付出了高昂的管理成本,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导致管理者对知识共享战略的怀疑。知识共享的实践要求理论对所遇问题给出解决的答案。在组织提出实施知识管理以来,管理者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会使知识共享自动实现,多把重心放在知识共享的物质手段上,不惜成本构建信息技术平台,研发信息的挖掘和存储技术,而较少关注知识共享的主体和环境文化方面的因素。这是知识共享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对知识共享主体要素,从博弈论和实证等多个角度对知识共享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尝试提出知识共享行为的综合激励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通过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静态博弈和演化博弈的研究表明,当组织希望鼓励其个体进行知识共享时,需要提供一定的奖赏来激励个体进行知识共享,这种奖赏主要用于补偿进行知识共享的个体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为自己的知识被公开化之后所要承担的代价;该奖赏的程度是影响参与双方的博弈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给予不同形式上的奖励,可提高知识共享向理想机制方向演化的可能性和比例。(2)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两级体系结构。一级影响因素为主观规范、报酬预期、组织环境和知觉行为控制。其中主观规范包括目标难度、目标认同感、利他主义、团队效能、领导模式五个二级因素;报酬预期包括薪酬福利、成就感、自我成长、精神激励四个二级因素;组织环境包括信任文化、公平文化、个体间影响三个二级因素;知觉行为控制包括主体当前身心状态、自我能力认知和知识共享经验三个二级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确立的影响因素体系进行重要性分析,构建了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权重模型。结果显示知识共享行为的十五个影响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自我成长预期、信任文化、薪酬福利、自我能力认知和精神激励预期。(3)通过知识共享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表明只有当员工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时,管理者才有动机去激励该员工努力工作和采取知识共享,该激励系数与员工的知识水平成正比;当激励系数增大时,员工的知识共享积极性也将增大,而知识交流的努力成本系数的增大将挫伤员工的知识共享积极性;知识学习者和知识传授者的最优分享系数是他们在知识交流中重要性系数的一半,也即该员工在知识共享中的作用越大,其分享系数便越大;全体员工与组织管理者所分享的收益均为总收益的一半;组织管理者对知识共享的投入越大,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环境越好,知识学习者和知识管理者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就越容易。(4)根据知识共享行为理论和实证分析,结合激励理论和知识型员工特征,提出并分析了知识共享行为综合激励模型。其中建立满足个体内在需求的激励机制是知识共享成功实现的核心环节;建立以公平合理的知识共享绩效薪酬为重心的外在报酬是成功实现知识共享的基础,培育共享文化和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是知识共享重要的环境保证。构建内在激励策略要注重满足组织成员自我成长、尊重、工作自主和成就感的内在需要。构建以物质性报酬为重心的外在激励要注重建立基于贡献度的合理知识薪酬策略,而对知识贡献度评价的指标应包括知识共享过程和知识共享成果两方面的七个指标,即知识共享态度,知识共享习惯,知识共享政策关注度、知识共享频度,为知识库贡献知识的数量,对团队业绩的贡献,个人创新成果。培育知识共享文化要注重创建与知识共享密切相关的信任、公平、利他、合作等为核心的文化氛围。构建组织机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科层式结构为扁平式结构。基于研究结论,论文进一步结合一家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共享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了高科技企业对知识型员工实施综合的激励策略,确实能整体改善知识共享的状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知识共享; 博弈论; 委托代理; 影响因素; 知识贡献度; 激励;
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绪论 13-38
1.1 问题的提出 13-20
1.1.1 知识管理成为知识社会组织管理的趋势 13-15
1.1.2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关键环节 15-18
1.1.3 知识共享成为知识管理的难点 18-20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20
1.2.1 理论意义 20
1.2.2 实践意义 20
1.3 研究对象的范围 20-21
1.4 研究方法 21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21-22
1.6 有关知识概念的界定 22-26
1.6.1 知识的定义 22-23
1.6.2 知识与数据、信息的关系 23-24
1.6.3 知识的分类 24-26
1.7 有关知识共享概念的界定 26-34
1.7.1 知识共享的定义 26-28
1.7.2 知识共享的策略 28-30
1.7.3 知识共享的类型 30-31
1.7.4 知识共享的过程 31-32
1.7.5 知识共享的经济性 32-34
参考文献 34-38
第二章 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分析 38-54
2.1 文献综述 38-40
2.2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的应用现状 40-46
2.2.1 知识共享中应用的信息技术概述 41-44
2.2.2 知识共享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分类 44-46
2.3 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分析 46-50
2.3.1 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影响的模型分析 47-49
2.3.2 信息技术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 49-50
2.4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的应用局限及建议 50-51
2.5 小结 51-52
参考文献 52-54
第三章 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分析 54-74
3.1 文献综述 54-58
3.1.1 博弈论相关概念综述 54-56
3.1.2 基于博弈论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综述 56-58
3.2 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静态博弈分析 58-61
3.2.1 基本模型 58-59
3.2.2 模型分析 59-61
3.2.3 小结 61
3.3 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61-70
3.3.1 基本模型 61-63
3.3.2 模型分析 63-69
3.3.3 小结 69-70
3.4 本章小结 70-72
参考文献 72-74
第四章 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结构及权重模型研究 74-97
4.1 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74-78
4.2 层次分析法概述 78-80
4.3 知识共享因素实证模型 80-92
4.3.1 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80-83
4.3.2 知识共享因素体系的层次结构 83-86
4.3.3 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权重模型的建立 86-92
4.4 本章小结 92-94
参考文献 94-97
第五章 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委托代理分析 97-111
5.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原理 97-99
5.2 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委托代理关系 99-100
5.3 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委托代理模型:单个员工 100-103
5.3.1 基本模型 100-102
5.3.2 结果分析 102-103
5.4 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委托代理模型:多个员工 103-107
5.4.1 基本模型 103-106
5.4.2 结果分析 106-107
5.5 本章小结 107-109
参考文献 109-111
第六章 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111-129
6.1 激励理论综述 111-115
6.1.1 内容型激励理论 111-113
6.1.2 过程型激励理论 113-114
6.1.3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114-115
6.2 知识共享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 115-127
6.2.1 知识型员工的基本特征 115-116
6.2.2 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 116-117
6.2.3 知识共享综合激励模型 117-118
6.2.4 知识共享的内在激励机制 118-119
6.2.5 知识共享的外在激励机制 119-125
6.2.6 培育组织的知识共享文化 125-126
6.2.7 构建适应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 126-127
6.3 本章小结 127-128
参考文献 128-129
第七章 案例分析 129-139
7.1 公司概况 129
7.2 公司初期发展的困境 129-130
7.3 知识共享的初步推行 130-135
7.3.1 建立知识共享管理制度 131-133
7.3.2 改进管理制度 133-134
7.3.3 初步推行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 134-135
7.4 知识共享的改善 135-139
7.4.1 积极培育知识共享文化 135
7.4.2 建立知识社区 135-136
7.4.3 严把招聘关,提高员工整体知识共享的效能 136
7.4.4 加强非任务型知识共享评价和激励 136-137
7.4.5 改善知识库的管理 137
7.4.6 建立多元化的知识共享报酬制度 137-139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39-145
8.1 研究结论 139-140
8.2 研究的贡献 140-141
8.3 研究的局限性 141-142
8.4 未来的研究方向 142-144
参考文献 144-145
附录 145-156
组织知识共享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145-148
表1.一级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148-150
表2-1.主观规范因素所包含的二级因素层相对重要性比较 150-152
表2-2.报酬预期因素所包含的二级因素层相对重要性比较 152-154
表2-3.组织环境因素所包含的二级因素层相对重要性比较 154-155
表2-4.知觉行为控制因素所包含的二级因素层相对重要性比较 155-156
致谢 156-157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57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