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现阶段正致力于成为一个创新大国,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研究的日趋重要。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个体创新是组织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共识,那么影响个体创新绩效的相关因素究竟有哪些,哪些影响因素对个体创新绩效的作用最为显著是必须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个体层次影响因素和组织层次影响因素。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个体层次的影响因素主要涵盖个体的自身特质与个体创新动机的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在中国情境下,个体创新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用和实际效果的活动,注重对结果是否有价值进行评判。知识型员工之所以开展创新活动,一定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创新动机,是为了应对组织的和自身的挑战而开展一项具体活动。相关理论认为,个体的创新涉及到主动或被动地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工作任务中的挑战,为组织提供看得见的和有效果的创新成果。从此概念出发,知识型员工的创新定位在于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为目标导向,创新绩效的评判以目标的实现为标准。制度理论在当今学术界已经成为流行的研究对象,并且对个体、组织以及区域和国家的经济管理现象试图进行解释。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理论中关于制度的研究开始成为主流研究课题,开创了新制度主义的组织理论。制度理论从此渗透到管理与经济学科中各个研究领域,包括组织制度变迁、企业发展战略、组织运行机制、创业研究、产业发展以及创新管理。关于创新与组织理论之间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创新活动嵌套与具体的制度环境中,不同制度结构与特性决定创新的数量多少与创新质量的强弱。学术界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包括教育制度、金融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等)决定一个组织创新能力的强弱。学者们认为制度的设计对人们创新与创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将制度特性进行划分,从规范、认知和控制三个角度定义制度特性,并且开发了制度特性的测量工具。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组织环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影响组织的有效性。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组织管理活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客观条件。由于科技组织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不仅依赖与自身的个体影响因素,同时组织的环境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与创新行为产生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组织内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部分学者从社会组织工作环境角度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调节工作设置,例如鼓励员工从事具有风险性的创新工作、激励知识型员工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讨论创新工作、允许知识型员工开展探索性工作等。除了社会组织工作环境外,学者们还研究了物理工作环境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与创新创新行为的影响,相关学者在研究中报告了物理工作环境对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与创新创新行为的支持作用,认为良好的物理工作环境会使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得以提升。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从国内外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相关理论构架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来凝练科技组织中知识型员工个体创新绩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根据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理论构架中的影响因素抽象为具体的构念并对其进行测量,测量时充分考虑我国的情境化特征。根据理论构架和测量工具的选定,将个体层次、组织层次以及个体层次与组织层次的交互作用相结合,构建出知识型员工个体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研究假设,收集数据并验证研究假设,最后厘清科技组织情境下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各种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之间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对知识型员工个体创新绩效影响的强度。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关于科技组织情境下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改进的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为我国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决策的理论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个体层次,目标导向、创新个性以及创新规避是影响知识型员工个体创新绩效主要影响因素;在组织制度层次,制度的控制性、规范性以及认知性不仅对知识型员工个体创新绩效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对目标导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产生影响;同时组织环境中社会组织环境与物流工作环境均直接对个体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会调节目标导向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个体创新绩效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通过对科技组织情境下的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本文基本厘清了影响个体创新绩效的个体层次与组织层次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我国科技组织中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创新绩效相关理论构念进行了梳理;对知识型员工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对知识型员工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我国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创新绩效的提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本文作者的学术水平本与其其它制约因素,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只是对影响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就行了实证分析,没有进一步探明这些影响因素发生作用的深层机制与原理,得出的研究结论没有相应的理论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样本数量与调查对象的局限性。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在科技组织中的知识型员工,限于抽象成本的限制,本研究的抽样对象范围与数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研究结论的完备性与推广性存在一定的缺陷。3)在模型构建方面,本研究仅从个体层次、组织制度与组织环境就行了实证研究,未考虑其他因素。由于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所以本研究的模型构建不够全面。此外,由于本文作者统计技术的限制,未能将三个层次的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分析,也是一种技术性缺憾。
【关键词】 科技组织; 知识型员工; 创新绩效; 实证研究;
摘要 5-8
ABSTRACT 8-9
目录 10-14
图序 14-15
表序 15-16
第1章 绪论 16-26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6-19
1.1.1 问题的提出 16-17
1.1.2 研究意义 17-19
1.2 核心概念界定 19-21
1.2.1 科技组织情境 19-20
1.2.2 知识型员工 20
1.2.3 创新绩效 20-21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21-23
1.3.1 研究思路 21-22
1.3.2 技术路线 22
1.3.3 研究创新点 22-23
1.4 研究内容 23-26
1.4.1 研究构架 23-24
1.4.2 论文结构 24-26
第2章 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26-36
2.1 个体层次影响因素 26-30
2.1.1 目标导向 26-28
2.1.2 创新个性 28-29
2.1.3 创新规避 29-30
2.2 组织层次影响因素 30-34
2.2.1 组织制度 30-32
2.2.2 组织环境 32-34
2.3 本章小结 34-36
第3章 构念与测量 36-58
3.1 几个重要的概念 36-39
3.1.1 理论构念 36-37
3.1.2 指标体系 37-38
3.1.3 测量与变量 38-39
3.2 创新绩效理论构念测量 39-46
3.2.1 个体影响因素构念测量 40-43
3.2.2 组织制度构念测量 43-44
3.2.3 组织环境构念测量 44-46
3.3 测量量表情境化开发 46-57
3.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7-52
3.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57
3.4 本章小结 57-58
第4章 个体层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8-72
4.1 引言 58-59
4.2 个体层次理论构念综述 59-60
4.2.1 学习目标导向 59
4.2.2 绩效目标导向 59-60
4.2.3 创新个性 60
4.2.4 创新规避 60
4.3 模型构建与假设 60-63
4.3.1 理论模型构建 60-61
4.3.2 研究假设 61-63
4.4 研究方法 63-65
4.4.1 量表设计 63-64
4.4.2 数据收集 64-65
4.5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65-72
4.5.1 模型拟合度 65
4.5.2 测量模型信度与效度分析 65-68
4.5.3 假设验证 68-70
4.5.4 结论与讨论 70-72
第5章 组织制度影响实证研究 72-88
5.1 引言 72-73
5.2 组织制度理论构念综述 73-75
5.2.1 组织制度的控制性 73
5.2.2 组织制度的规范性 73-74
5.2.3 组织制度的认知性 74
5.2.4 组织制度与目标导向的整合 74-75
5.3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75-77
5.3.1 理论模型构建 75
5.3.2 研究假设 75-77
5.4 研究方法 77-80
5.4.1 研究背景设置、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77-78
5.4.2 数据分析工具 78
5.4.3 测量变量 78-79
5.4.4 多层数据结构的统计控制 79-80
5.5 实证研究结果 80-88
5.5.1 分析程序与操作步骤 80-83
5.5.2 实证分析结果 83-85
5.5.3 实证结果讨论 85-88
第6章 组织环境影响实证研究 88-98
6.1 引言 88
6.2 理论构念综述 88-90
6.2.1 目标导向 89
6.2.2 组织环境 89-90
6.3 理论模型与假设 90-92
6.3.1 理论模型构建 90
6.3.2 研究假设 90-92
6.4 研究方法 92-93
6.4.1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92
6.4.2 量表设计 92-93
6.4.3 统计功效控制 93
6.5 实证分析与结果 93-98
6.5.1 实证分析 93-96
6.5.2 结论与讨论 96-98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98-102
7.1 研究总结与启示 98-100
7.1.1 个体层次的结果分析与启示 98-99
7.1.2 组织制度的结果分析与启示 99
7.1.3 组织环境的结果分析与启示 99-100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0-102
7.2.1 研究不足 100
7.2.2 研究展望 100-102
参考文献 102-110
致谢 110-11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112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