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文本,回溯他们当下的历史存在境况,追踪其科技文化观萌生、发展、成熟的演进历程,历史地分析、诠释马克思恩格斯在现代化发展初期对科技的文化反思及其当代价值。18世纪以来科技社会化迅速发展致使出现科技资本化和科技利益化现象。同时,科技的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文化价值观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推崇的尊重人的价值、自由和尊严的人文主义渐渐消退,工业活动中频现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总之、人的身体、精神、自然界的异化现象堪为严重。马克思恩格斯承继了融合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政治学的古希腊科学文化传统,汲取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关爱人类的人文思想,扬弃科技工具理性占主导的思潮,从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合的整体视域思考科技的文化意蕴:科技与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和人的自由的关系,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与自然物在世发展的关系。在理论萌生期和形成期,马克思在理论上、恩格斯在工厂实证考察中初步构想了科技文化观的理论基点、主体内容、价值指向。在发展期他们阐述科技与社会文化基本形态如哲学理论、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政治制度以及法律思想等的相辅相生性,从资本、世界交往、工商业活动入手探究科技文化内在发展动因、发展机制和规律。在成熟期他们阐述了现代科技器物为直接驱动力引领世界文化体系的整体转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构建了辨证的、与人类史息息相关的自然观,并从远古的生存技术、近现代的科技进步和自然界的进退关系入手系统剖析自然生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基本内容有: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现实切入点是欧洲科技发展史、英国工业革命、工人生存境况、世界范围内机器工业和自然生态方面的殖民侵略。理论切入点是私有制的社会根本制度和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管理机制、功利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以及自私贪婪的人性。理论主题是融合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科技文化思想。理论目的是解蔽人的异化、社会权利化异化和自然界的异化;理论的价值指向体现为三个方面:对个体而言,以现代科技知识丰富现代人的个性,消除物役,渐成现代社会人的自主性、尊严感和自由发展。对社会而言,以社会公有制、公正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及道德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观保障、引导科技的向善性和惠民性,渐成人类本身的和解。对自然界而言,摒弃资源掠夺和生态殖民观念,渐成人与自然的和解。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关注科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还与人类整体利益、人的精神自由、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状况、自然生态相结合起来思考科技对于人、社会、自然物的在世意义和解放意义。
【关键词】 整体性科技文化观; 历史演进; 理论体系;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1章 绪论 12-50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21
1.1.1 问题的提出 12-13
1.1.2 研究的意义 13-21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21-30
1.2.1 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文化的研究现状 21-24
1.2.2 国内外学者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研究现状 24-30
1.3 概念界定与辨析 30-44
1.3.1 文化与科技文化观 30-36
1.3.2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文化观 36-44
1.4 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方法和创新点 44-50
1.4.1 研究的基本观点 44-46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46-49
1.4.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49-50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历史背景 50-73
2.1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理论渊源 50-60
2.1.1 古希腊自然哲学时期的科学文化 50-56
2.1.2 文艺复兴、十七世纪时期的科技文化 56-60
2.2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60-73
2.2.1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科技发展现状 60-68
2.2.2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 68-73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演进轨迹 73-132
3.1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萌芽 74-90
3.1.1 唯物辨证、人文情怀的科技文化思想 75-83
3.1.2 人类自身、人类与环境之间“和解”式的科技文化思想 83-90
3.2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形成 90-111
3.2.1 初步构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统一的科技文化观 91-99
3.2.2 实证论证科技与工业及制度、人文三者的联系性 99-111
3.3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发展 111-122
3.3.1 在世界性交往中阐释科技进步及其文化 111-117
3.3.2 在资本范畴下探索科技进步及其文化 117-122
3.4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成熟 122-132
3.4.1 现代科技文化引领世界文明的转型 122-126
3.4.2 构建了历史的、唯物的、与人类史彼此制约的自然观 126-132
第4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理论体系 132-179
4.1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与劳动实践论 132-144
4.1.1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整体性的理论发展 132-137
4.1.2 劳动实践过程推动科技文化内容转换 137-144
4.2 理论主题: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 144-153
4.2.1 科学理性的极致化发展 144-147
4.2.2 整体性科技文化主题呈现 147-153
4.3 理论内容:解蔽异化中凸显整体性科技文化思想 153-167
4.3.1 现代科技与人的异化 154-160
4.3.2 现代科技与社会权力化异化 160-164
4.3.3 现代科技与自然界的异化 164-167
4.4 价值指向:自由发展与和谐生存 167-179
4.4.1 个体进入自由发展境界 168-173
4.4.2 社会进入和谐式发展状态 173-179
第5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79-213
5.1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对后世理论的影响 179-189
5.1.1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文化理论研究的影响 179-186
5.1.2 对中国共产党领袖科技文化理论的影响 186-189
5.2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对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建设的意义 189-206
5.2.1 剖析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及其对中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影响 190-193
5.2.2 对中国现代性科技文化理论建设的启示 193-203
5.2.3 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启迪 203-206
5.3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意义 206-213
5.3.1 消除城乡对立的现状,实践“统筹规划”的科学发展观 206-208
5.3.2 促进社会发展与人民受益,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08-210
5.3.3 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10-213
结语 213-214
致谢 214-217
参考文献 217-226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226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