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各级标题和摘要。
各级标题:从总体支配(这个关键词具有继承性,石头注)到技术治理(这是原创关键词,石头注)——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一、双轨制下的二元社会结构:1978—1989年 二、市场与权力:社会分配新格局的确立:1990—2000年 (二)分税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构(这是三级标题,石头注) 三、治理问题与行政科层化的双重效应:2001—2008年 四、简短的小结
摘要: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行,并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机制。由此,改革前的总体性支配权力为一种技术化的治理权力所替代,从中可以理解“中国经验”的独特意味,并洞悉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这是一篇顶级好文,全文三万余字,却能逻辑顺畅、理路清晰。这篇文章的5个关键词其实就是整篇文章的五个关键节点,就像五把钥匙。理解了这五个词,就等于把握了整篇文章的脉络与走向。反过来说,把整篇文章的思路理顺之后,你也会明白它们每个关键词的背后对应着一个完整的概念、论述,以及对于通篇行文、论证的有机价值。而且更妙的是,将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题目与摘要。这样的文章,文脉顺畅,一气呵成!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再举一个例子,项飚:《普通人的 “国家” 理论》,《开放时代》2010年第10期。
关键词:理性国家、动员型国家、框架性国家、政治白话、白话政治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各级标题。
普通人的 “国家” 理论 一、什么是普通人的国家理论 二、历史形成:“理性国家”和“动员型国家” 三、框架性国家 四、讨论:“政治白话”和“白话政治” 这再次说明,关键词就是行文脉络的要害节点。由于项飚这篇文章主要是使用现象学方法进行概念提炼,是一篇高度原创性的扎根研究。因此,文章关键词的原创性比例也很高,所以,关键词选取要因文而异。 再比如曹正汉:《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