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旨在对信仰以及现代性的信仰困境进行系统研究。从信仰产生发展的历程来看,信仰困境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性的信仰困境研究,遵循并结合了当今言说和思考的基本语境,揭示信仰困境的深刻根源,旨在提出信仰塑造和引导的有益建议。事实上,不论当今中国问题还是世界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现代性问题”,只有从现代性框架下认识和研究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日益突出的诸多问题,才能在深层面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信仰困境即人们正在领悟和思考着的现代性境遇中的问题,是当今人们正在经历或遭遇的历史与现实状况的反应。并且,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他提出了超越现代性困境的构想,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这也正是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现代性的信仰困境进行研究共分为七个部分,除了引言和结束语之外,正文共五章。各章节论述可依次分述如下: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信仰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信仰困境与现代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厘清国内外关于信仰问题及其困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路。第一章针对信仰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学理分析。论述了人类确立信仰的理由,从多学科角度对信仰概念及基本特征进行了阐释,阐明信仰是一种现代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现象,是人类在自身进化发展过程中,对生存状态、生活环境及存在意义的追寻和自觉。在揭示信仰内在结构时,又从理论和逻辑上对人们信仰认识上存在的疑惑问题进行了辨明证成,为现代人信仰塑造提供学理支撑和理论论证。第二章通过历史地、具体地发展进程对信仰形态和特征进行描述和阐释。尤其将信仰结构形式与社会形态的更替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对信仰发生、发展和演变之轨迹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对中西信仰呈现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了现代社会信仰的表征,进而阐发了现代社会信仰生成的心理机制,这些均是我们理解和认识现代性信仰困境的关键。第三章重在分析现代性是如何导致信仰困境的。现代性在推进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自身生存、发展及精神虚无的困境,即自我中心、工具理性以及物化之困。信仰问题作为现代性根本问题,至今仍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在梳理西方学者对走出现代性信仰困境的有益探索中,阐明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和扬弃。马克思不仅开启了现代性诠释和重建的路径,并将现代性悖论化解进辨证的现实运动,通过这一现实运动旨在建构一个统一和自由的人类未来社会。第四章通过透视中国现代性问题及其论争来考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问题,揭示现代中国信仰问题的现实表现以及危害,阐明中国所面临的信仰挑战等,讨论出自于西方的现代性概念以及神圣性与世俗性在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尽管现代性发轫于西方,但中国自近代以来多次遭遇现代性问题,经历着不断地激进与保守、进步与倒退、理想与现实、向往与惶恐等矛盾冲突,深刻并反复的矛盾体验塑造了有别于西方的现代性境况,中国的现代性总体上呈现出、也影响着我们对现代性的判断和理解。第五章根据中国信仰的现实问题,重在分析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加强国民信仰塑造,提出我国国民信仰塑造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在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有资源的同时,积极吸收西方现代性的合理内核,以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信仰体系。教育是信仰塑造的根本路径,制度建设是信仰塑造的现实空间和外部环境保障,先进文化则是信仰塑造的载体,而主体的自我觉醒才能最终使信仰塑造得以实现。根据以上论述,结语部分再次反思和追问现代性的信仰困境,阐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现代性是国家(包括中国)和民族无法回避的宿命。尽管现代性充满着诸多文化矛盾和价值冲突,但现代性在推动人类文明与信仰进步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问题,旨在通过正确引导与塑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引领多样化思潮的主导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现代性; 信仰; 信仰困境; 马克思主义; 信仰塑造;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引言 10-26
一、信仰困境:一个值得关注的现代性话题 10-1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3-19
三、研究视角和基本思路 19-23
注释 23-26
第一章 信仰的学理分析 26-56
第一节 信仰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6-33
一、信仰的概念 26-29
二、信仰的基本特征 29-33
第二节 信仰的确立理由 33-40
一、信仰是人的存在和本质规定性 33-35
二、信仰是把握世界和构筑人生的方式 35-36
三、追求信仰是幸福生活之必要 36-38
四、信仰是支配主体行动的精神力量 38-40
第三节 信仰的类型与结构分析 40-47
一、信仰的类型分析 40-41
二、信仰的结构分析 41-47
第四节 信仰的辨明证成 47-52
一、信仰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47-49
二、信仰是经验的还是超验的? 49-50
三、信仰是科学的还是非科学的? 50-51
四、信仰是宗教的还是非宗教的? 51-52
注释 52-56
第二章 信仰的历史演进和现代表征 56-94
第一节 信仰的原始发生 56-62
一、动因:人类的独特存在状态与需要指向 56-58
二、条件:人类意识的产生与自觉 58-59
三、标志:灵魂观念的产生 59-61
四、落脚点:以主体形式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个体 61-62
第二节 历史演进中的信仰形态及其特征 62-78
一、中国信仰的历史形态及其信仰论争 62-71
二、西方信仰的历史形态及其特征 71-77
三、中西方信仰之差别分析 77-78
第三节 现代社会中信仰的表征 78-86
一、“人本”替代了“神本” 79-81
二、科学技术成为了一种新的信念和信仰 81-83
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崇高的信仰 83-86
第四节 现代信仰的生成机制与行为选择 86-92
一、信仰认同与信仰生成 86-87
二、信仰生成的心理机制: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信仰 87-90
三、行为选择与现代信仰生成 90-92
注释 92-94
第三章 现代性与信仰困境 94-122
第一节 现代性意蕴及其根本问题 94-101
一、现代性意蕴及多维视角 95-98
二、现代性的根本问题 98-101
第二节 现代性的信仰困境 101-108
一、自我中心主义之困 102-104
二、工具理性之困 104-106
三、物化状况之困 106-108
第三节 马克思视野中现代性的叙述与批判 108-114
一、叙述和批判的逻辑起点:商品的神化 109-110
二、叙述和批判的核心:资本的逻辑 110-112
三、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之解:异化的扬弃 112-114
第四节 西方学者对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 114-118
一、关于现代性的重建方案 114-116
二、走出信仰困境的路径选择 116-118
注释 118-122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困境 122-146
第一节 现代中国及其现代性问题论争 122-129
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回溯 122-126
二、中国现代性问题争议的焦点 126-129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问题与现实选择 129-136
一、五四时期的信仰问题与现实选择 130-132
二、建国至文革时期的信仰问题与现实困境 132-134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信仰问题 134-136
第三节 当前中国的信仰困境及其正确理解 136-143
一、对信仰困境的正确理解 136-138
二、信仰困境的具体表现 138-140
三、信仰困境对社会的四大危害 140-143
注释 143-146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信仰塑造 146-174
第一节 信仰塑造的理念和原则 146-154
一、信仰塑造的理念 146-150
二、信仰塑造的原则 150-154
第二节 信仰塑造的时代内容 154-16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154-158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158-160
三、理想人格的塑造 160-163
第三节 信仰塑造的路径选择 163-170
一、教育是信仰塑造的根本 163-165
二、制度是信仰塑造的保证 165-167
三、文化是信仰塑造的载体 167-169
四、觉醒是信仰塑造的实现 169-170
注释 170-174
结语 174-176
参考文献 176-185
后记 185-186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