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京沪高铁项目融资结构的因素分析
摘要:我国的高铁发展越来越快,高铁项目的融资也成为建设高铁必须解决的前提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铁项目融资结构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的特色。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文献得出了9 个影响高铁融资结构的关键因素,并借助dematel 方法分析了各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定量地揭示了各因素之间综合影响程度及其影响高铁融资结构的原因度和中心度。本文找出影响高铁融资结构的关键因素为:高铁项目的本身属性、技术进步、政府的财税政策,同时也指出政府应该大力发展、提倡技术创新,并为投资者提供有吸引力的财税政策以获得私人资本对高铁项目的投资,从而促进高铁事业的发展,缓解政府建设资金压力,实现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高铁;融资结构;DEMATEL;影响因素
0 引言
经济危机期间,国家动用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09∼2010年铁路总投资分别为7013亿和824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每年的铁路基建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交通运输情况,高铁将是最大的受益项目。高铁的兴建,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兴盛,更会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推动力量。修建京沪高铁的构想于1990年提出,2008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11月全线竣工,预计2011年6月通车,历时20多年时间,静态总投资约2209亿元,其中,京沪高铁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1150亿元。京沪高铁将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截止2010年底,铁道部的总资产是3.3万亿元,总负债为1.8万亿元,负债率约为56%,进行高铁项目的融资以缓解铁道部资金压力是兴建高铁首要解决的一个难点。从表1看出,京沪高速铁路投资股东呈现出国有资本占据龙头老大地位,其次的投资主体也多半是利益相关联的“国字”团体的特色。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铁项目融资问题可以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融资结构必然受到系统内外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探索影响高铁项目融资结构的因素以及关键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解决高铁项目融资问题至关重要。
3 结论
建设高铁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其带来直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高铁的准公益性质属性决定了高铁项目的融资结构,这种结构的特色就是以政府和“国字”企业为投资主体。吸引私人资本和外资也是高铁项目建设不容忽视的部分,有了私人资本和外资的介入,国家和政府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其他方面的建设,从而做到资金最大化利用,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实现地区性、行业性均衡。笔者认为高铁项目的属性一定时期内是不可变的,因此政府要积极从技术方面和财税方面做出采取更多对投资者有利的政策,以期获得更多的投资,促进高铁项目顺利开展和运营。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王兰芬.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2)
[2] 郭继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2)
[3] 戴亮. 我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
[4] 毛燕玲.非营利性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5] 滋维.博迪等著,朱宝宪等译,投资学第四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6] 王倩,吴德金,李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
[7] Fu-Hsiang Chena, Tsung-ShinHsua, Gwo-HshiungTzeng.A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 to establish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relationship model for hot spring hotels based on a hybrid MCDM model combining
DEMATEL and AN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1, 02.001
[8] Wen-Rong Jerry Ho , Chih-Lung Tsai , Gwo-Hshiung,Tzeng ,Sheng-Kai Fang.Combined DEMATEL
technique with a novel MCDM model for exploring portfolio selection based on CAPM[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38:16-25
[9] 肖丁丁,张文峰.基于DEMATEL 方法的绿色物流发展关键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2010(2):52-57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