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化网:本站代理期刊可作为职称及学位评审依据;并代写(职称、本科、硕士、博士)论文,代写代发论文一条龙服务;保证原创,保证质量,100%通过,保密服务

学术文化网

重点推荐省级国家级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EI、SCI发表,稳妥操作,速度快,包发表。有意向联系客服咨询。
论文代写:十年专业服务品质,全部由期刊编辑、硕士、博士撰写;保证原创、版权归您;保证通过、否则全额退款。代写论文申请表
论文发表:与百家优秀期刊合作,代理审核组稿,论文发表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全部正刊,保证出刊,否则全额退款。代写代发论文申请表
业务合作:因业务发展需要,诚招优秀写手合作,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不限专业,另诚征优秀期刊代理合作,具体详谈。QQ:415835425 代写论文写手申请表
当前位置: 主页 > 管理论文

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风险社会,转型期中国正处于风险高发期。风险问题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本文只涉及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问题,重心在社会风险管理。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法、演绎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的发生机理和深层根源进行探究,为我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提出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并从管理学的角度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和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以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进行多维考察和根源探究。第三部分借鉴发达国家社会风险管理经验。第四部分是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创新研究。第五部分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构建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系统。本文对突发事件社会风险进行了多维考察。首先分析了四大风险类型,即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这基本上包括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类型。接下来,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五大社会风险高发人群,即利益受损者、就业受挫者、社会帮教对象、“问题商人”与“问题官员”、老弱病残的边缘群体,剖析了社会恐慌、社会创伤、社会失序三大社会损失。最后,分析了社会风险特征,即复杂性增强、内部性为主、人为性突出、规律性很强、宣泄性居多、危害性增大六个主要特征。通过上述考察,探究了突发事件类型、风险人群、社会损失以及社会风险特征,这样有利于提高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的根源进行探究。本文认为,权力失控是滋生社会风险的政治因素,权利失衡是滋生社会风险的法律因素,道德失范是滋生社会风险的道德因素,控制失效是滋生社会风险的管理因素,天人失调是滋生社会风险的生态因素。这几个方面的深层探究,为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和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这也是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对策研究的前提。突发事件各不相同,但其社会风险管理却有其共性。本文提出了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人和自然不能和谐共存等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减少社会风险。二是适当“限强”、着力“扩中”、大力“扶弱”,维护社会公正,从利益入手化解社会风险。三是提高核心价值的整合度、社会主体的诚信度、社会阶层的开放度、民间组织的发育度,用软实力消弭社会风险。四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加大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力度。本文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遵循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设计了由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接下来,本文构建了由预警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善后管理系统等3个子系统构成的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对社会运行态势进行有效监测,做出前瞻性判断和预警,并给出参考性对策建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转型期; 突发事件; 社会风险; 管理;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9-17
第一章 导论 17-35
    1.1 选题背景 17-21
        1.1.1 风险世界中的“高风险中国” 17-18
        1.1.2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的选择 18-19
        1.1.3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课题 19-2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9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4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4-28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28-29
    1.3 相关概念及本文研究对象界定 29-33
        1.3.1 社会风险及其相关概念 29-31
        1.3.2 社会风险管理的界定 31-33
        1.3.3 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33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意义 33
        1.4.1 研究的主要问题 33
        1.4.2 研究意义 33
    1.5 研究思路 33-35
        1.5.1 研究方法 33-34
        1.5.2 研究框架 34-35
第二章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35-57
    2.1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35-39
        2.1.1 社会控制理论 35-37
        2.1.2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37-38
        2.1.3 社会预警理论 38-39
    2.2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的政治学理论基础 39-45
        2.2.1 社会矛盾理论 39-41
        2.2.2 社会和谐理论 41-42
        2.2.3 公共治理理论 42-44
        2.2.4 政治稳定论 44-45
    2.3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45-53
        2.3.1 社会转型理论 45-46
        2.3.2 社会分层理论 46-48
        2.3.3 失范理论 48-49
        2.3.4 社会冲突理论 49-50
        2.3.5 社会整合理论 50-52
        2.3.6 社会保障理论 52-53
    2.4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53-56
        2.4.1 相对剥夺理论 53-54
        2.4.2 群体心理理论 54-55
        2.4.3 灾害心理理论 55-56
    2.5 本章小结 56-57
第三章 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多维考察 57-85
    3.1 社会风险类型分析 57-65
        3.1.1 自然灾害类社会风险 57-59
        3.1.2 事故灾难类社会风险 59-60
        3.1.3 公共卫生类社会风险 60-62
        3.1.4 社会安全类社会风险 62-65
    3.2 社会风险人群分析 65-73
        3.2.1 利益受损者 65-67
        3.2.2 就业受挫者 67-69
        3.2.3 社会帮教对象 69-70
        3.2.4 “问题商人”与“问题官员” 70-71
        3.2.5 老弱病残的边缘群体 71-73
    3.3 社会风险损失分析 73-77
        3.3.1 社会恐慌 73-75
        3.3.2 社会创伤 75-76
        3.3.3 社会失序 76-77
    3.4 社会风险特征分析 77-83
        3.4.1 复杂性增强 77-78
        3.4.2 内部性为主 78-79
        3.4.3 人为性突出 79-80
        3.4.4 规律性很强 80-81
        3.4.5 宣泄性居多 81-83
        3.4.6 连锁性增大 83
    3.5 本章小结 83-85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根源探究 85-109
    4.1 滋生社会风险的政治因素:权力失控 85-89
        4.1.1 权力滥用 85-87
        4.1.2 权力惜用 87
        4.1.3 权力寻租 87-88
        4.1.4 权力势利 88-89
    4.2 滋生社会风险的法律因素:权利失衡 89-97
        4.2.1 劳资权利失衡 90-91
        4.2.2 城乡权利失衡 91-92
        4.2.3 区域权利失衡 92-94
        4.2.4 行业权利失衡 94-95
        4.2.5 阶层权利失衡 95-97
    4.3 滋生社会风险的道德因素:道德失范 97-102
        4.3.1 诚信缺损 98-100
        4.3.2 伦理困惑 100-101
        4.3.3 社会颓废 101-102
    4.4 滋生社会风险的管理因素:控制失效 102-104
        4.4.1 思想落后 102-103
        4.4.2 体制不适 103-104
        4.4.3 手段滞后 104
    4.5 滋生社会风险的生态因素:天人失和 104-108
        4.5.1 环境污染 104-106
        4.5.2 资源匮乏 106-107
        4.5.3 技术异化 107-108
    4.6 本章小结 108-109
第五章 发达国家社会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 109-127
    5.1 改良的保障制度:以英国为例 109-113
        5.1.1 传统福利国家的形成 109-111
        5.1.2 社会福利的改革 111-113
    5.2 畅通的表达渠道:以瑞典为例 113-116
        5.2.1 公民参与的政治传统 113
        5.2.2 利益集团的政治表达 113-115
        5.2.3 政府在利益表达中的作用 115-116
    5.3 高度的社会和解:以德国为例 116-119
        5.3.1 核心价值认同 116-118
        5.3.2 综合制度安排 118-119
    5.4 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俄罗斯为例 119-122
        5.4.1 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119-120
        5.4.2 俄罗斯联邦紧急状态法 120-122
    5.5 健全的应急网络:以美国为例 122-126
        5.5.1 政府组织 122-124
        5.5.2 自愿组织 124
        5.5.3 私人机构 124-125
        5.5.4 国际资源 125
        5.5.5 危机信息管理 125-126
    5.6 本章小结 126-127
第六章 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创新 127-151
    6.1 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减少社会风险 127-133
        6.1.1 坚持以人为本是减少社会风险的基本前提 127-129
        6.1.2 坚持统筹兼顾是减少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 129-131
        6.1.3 坚持深化改革是减少社会风险的重要举措 131-133
    6.2 维护社会公正:从利益入手化解社会风险 133-137
        6.2.1 适当“限强”,防止“强者通吃”现象 133-134
        6.2.2 着力“扩中”,避免“中层疲软”现象 134-136
        6.2.3 大力“扶弱”,消除“贫困传承”现象 136-137
    6.3 促进社会和谐:用软实力消弭社会风险 137-143
        6.3.1 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提高核心价值的整合度 137-139
        6.3.2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主体的诚信度 139-140
        6.3.3 推动社会成员良性有序流动,提高社会阶层的开放度 140-142
        6.3.4 着眼于营造社会缓冲带,提高民间组织的发育度 142-143
    6.4 强化应急管理:全方位应对社会风险 143-150
        6.4.1 管理主体多元化 144-146
        6.4.2 管理方法科学化 146-148
        6.4.3 管理工作系统化 148-150
    6.5 本章小结 150-151
第七章 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预警研究 151-179
    7.1 社会风险预警的意义与作用 151-153
        7.1.1 社会风险预警的重要意义 151-152
        7.1.2 社会风险预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52-153
    7.2 构建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153-158
        7.2.1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 153
        7.2.2 构建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 153-154
        7.2.3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类别 154-158
            7.2.3.1 社会保障指标 154-155
            7.2.3.2 协调发展指标 155-156
            7.2.3.3 社会公平指标 156-157
            7.2.3.4 社会秩序指标 157
            7.2.3.5 社会安全指标 157-158
            7.2.3.6 社会舆情指标 158
    7.3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158-161
        7.3.1 社会风险指标体系的逻辑构成 158-159
        7.3.2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的组成体系 159-161
    7.4 社会风险的评估与预警 161-177
        7.4.1 社会风险预警的评估模型 161-164
        7.4.2 社会风险预警评估 164-177
            7.4.2.1 社会风险预警指标权重设计 164-166
            7.4.2.2 各项指标的评价分值及其无量纲化处理 166-170
            7.4.2.3 社会风险子系统的风险评估与预警 170-171
            7.4.2.4 社会总体风险预警 171-172
            7.4.2.5 社会风险预警程度的具体算例 172-177
    7.5 本章小结 177-179
第八章 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系统构建 179-198
    8.1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 179-186
        8.1.1 预警管理子系统 180-185
        8.1.2 应急管理子系统 185-186
        8.1.3 善后管理子系统 186
    8.2 案例分析:湖南省应对冰雪灾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流程 186-196
        8.2.1 冰雪灾害事件背景 186-187
        8.2.2 预警信息流程 187-188
        8.2.3 先期处置流程 188-189
        8.2.4 应急决策流程 189-191
        8.2.5 应急响应流程 191-192
        8.2.6 指挥协调流程 192-194
        8.2.7 善后恢复流程 194-195
        8.2.8 评价与反思 195-196
    8.3 本章小结 196-198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98-202
    9.1 研究结论 198-200
    9.2 主要创新点 200-201
    9.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201-202
参考文献 202-212
致谢 212-21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13-214


学术论文网Tag:
本站郑重声明:
  1、我们与数十所知名高校博士强强联手,保持常年稳定合作关系,论文质量更有保证;;
  2、写作领域涉及所有专业,实力操作,出稿更快,质量更高,通过率100%;
  3、所有代写文章,全部原创,包检测,保证质量,后续免费修改,保证通过;
  4、信誉实力服务,专业代写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成熟操作;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联系我们
服务承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