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科学学科演进发展史上,管理学是一门较为活跃的学科,其理论不断翻新,层出不穷。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曾先后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对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在学术界占据统治地位的管理理论“六大学派”和“十一大学派”之说。管理实践引导着管理理论的发展,是管理学知识结构演进的重要特点。时至今日,管理学仍然生生不息,充满无限的发展活力。 本文借助于科学计量学中的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和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在阐释管理学的学科界限和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研究范式,廓清管理学、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学)等主要学科概念的基础上,以常义管理学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以科学计量分析为主要手段,论析管理学的学科结构和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从而从管理学学科内在结构的变化和管理学与外部相关学科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来探讨管理学的发展动因,揭示管理学学科知识结构演进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学的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产业组织经济学等,其主要相关学科是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数学(尤其是应用数学)。从整体上看,心理学的作用强度几十年来渐次有所减弱。伴随着各个实践领域管理活动的历史进程,组织行为理论、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依次成为管理学的主导理论。 为探寻管理学学科的演进轨迹,本文将1956-2005年的分析数据平均划分为五个时段,分别绘制出各时段的知识图谱,描述了各个时期管理学的学科特点。迄今为止,管理学在其演进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重要的理论“拓展”,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从经验到科学的拓展”、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从行为科学到战略管理的拓展”和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从组织变革到知识管理的拓展”。根据时代特点和理论发展惯性,可以认定,认知心理学和社会网络学将在未来的管理学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学计量学; 科学知识图谱; 共被引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词频分析;
摘要 3-4
Abstract 4
1 导言 7-18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7-9
1.1.1 研究的背景 7-8
1.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2
1.3 研究方法、逻辑框架和主要内容 12-15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13
1.3.2 本文的逻辑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5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5-18
2 概念解析和研究范式 18-27
2.1 管理学若干学科概念解析 18-23
2.1.1 管理与管理学(Management)的概念 18-20
2.1.2 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s/Management Science)的概念 20
2.1.3 工商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的概念 20-23
2.2 中国管理学的学科设置 23-25
2.3 管理学学科演进的研究范式 25-27
3 管理学学科结构及其与相关学科的互动 27-41
3.1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计量方法 27-30
3.2 管理学的学科结构和学科地位 30-34
3.2.1 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30-33
3.2.2 管理学的学科地位 33-34
3.3 管理学相关学科的确认及其互动关系 34-40
3.3.1 管理学相关学科期刊源的选择与分析 34-36
3.3.2 管理学相关学科的确认 36-38
3.3.3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互动关系的变化 38-40
3.4 本章小结 40-41
4 管理学从经验到科学的发端和发展 41-47
4.1 科学管理实践植根于工程科学 41-42
4.2 科学管理理论假设源于经济学 42-43
4.3 工业管理教育推进管理学的发展 43-44
4.4 管理心理学的创生和成熟 44-46
4.4.1 科学管理需要管理心理学 44
4.4.2 心理学应用于工业管理 44-45
4.4.3 行为科学和社会心理学催生管理心理学 45-46
4.5 本章小结 46-47
5 管理学从行为科学到战略管理的拓展 47-63
5.1 从个体行为到组织行为(1956-1965) 47-52
5.2 从组织中的人到人的组织(1966-1976) 52-56
5.3 从过程管理到战略管理(1976-1985) 56-61
5.4 本章小结 61-63
6 管理学从组织变革到知识管理的拓展 63-82
6.1 从职能组织到变革组织(1986-1995) 63-68
6.2 从组织管理到知识管理(1996-2005) 68-77
6.3 管理学当前的理论前沿 77-81
6.4 本章小结 81-82
7 研究结论和问题讨论 82-85
7.1 研究结论 82-83
7.2 管理学发展趋势 83
7.3 问题讨论 83-85
参考文献 85-89
附录A 高被引作品主成分分析表(1956-1965) 89-92
附录B 高被引作品主成分分析表(1966-1975) 92-95
附录C 高被引作品主成分分析表(1976-1985) 95-99
附录D 高被引作品主成分分析表(1986-1995) 99-103
附录E 高被引作品主成分分析表(1996-2005) 103-10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08-109
致谢 109-110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10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