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省级国家级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EI、SCI发表,稳妥操作,速度快,包发表。有意向联系客服咨询。
论文代写:十年专业服务品质,全部由期刊编辑、硕士、博士撰写;保证原创、版权归您;保证通过、否则全额退款。
论文发表:与百家优秀期刊合作,代理审核组稿,论文发表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全部正刊,保证出刊,否则全额退款。
业务合作:因业务发展需要,诚招优秀写手合作,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不限专业,另诚征优秀期刊代理合作,具体详谈。QQ:415835425
心中之书——从笔迹心理学角度浅析苏轼的书法艺术(2)
《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而这一帖并不是苏轼固定风格的代表样式,是苏轼一时性起偶然写成的,不可重复的非代表风格的代表作品。此时,将这幅作品陈列出来例证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实为恰当。正如黄庭坚所说:“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柳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而传世的代表作大概都是这个样子,都是有不可重复的特点,王羲之在回家后,曾多次书写《兰亭序》,但都没有一件能赶上当时信手写就的那一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更是如此;而苏轼此帖亦然。这三件传世作品都不无一致地达到了心手双畅、情理交融的性功合一的境界。这不得不让人深入思考,情绪与创作的必要关系。
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所作的诗歌被新党中的群小诬陷,以反新政的罪名将他逮至京都,关在御史台的监狱里。这起文字狱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长达五年。对于政治事业来讲,苏轼是个失败者,遭遇了太多的逆境,但对于卓越的艺术家苏轼来说,他的艺术成就恰恰是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起来的。
《寒食诗》本身表达了作者凄凉的情绪,其中“春去不容惜”、“死灰吹不起”等语正是作者当时心情的反映。当然,此作的书写日期未必与此诗的创作时间一致,但可以想象,作者每次书写此诗时,必会被唤起某种不平静的心绪,这种心绪将渗透到作品中。
《黄州寒食诗帖》将许多对立的书法艺术语言如丰腴与瘦劲,横势与纵势,凝重与流动,萧散与端庄,豪放与平和等,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尤其是在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充满了感染力。此帖总体上我认为就是围绕着一种情感的变化展开的,有一个起伏变化的过程,每一行有一个基本情调,全帖的总趋势也是由平和向豪放发展。其前七行的书写基本是中规中矩的,基本体现出苏书的特点,结字取横势,以扁平的结构为主,偶尔掺用纵势,如“年”、“中”。前七行字型大小大致相同,没有明显的大小对比,表现出比较平和的风格特点;从“春江欲入户”开始的三行,行轴线开始出现变化,波动起伏开始增加,字形排列也不再是相对的整齐划一而是处于不断的正与斜的交替变化当中,情绪开始从平和向激越过渡;而后五行跌宕错落,充满了不可遏制的激情,尤其与前十行对比,用笔更有沉着痛快的感觉。“衔纸君门深”一行,用笔畅达,无拘无束,不再受其用笔务求慢的影响,表现出一种率意的自然的奔放的审美感觉。后五行的字明显大于前三行,尤其是从“破灶烧湿苇”到“衔纸君门深”这三行,在大量的横势厚实的结字中,有穿插使用瘦劲、细长的字形,如“衔”、“纸”、“苇”、“见”等字,造成横向与纵向,丰腴与瘦劲的对比,而“苇”、“纸”两字的悬针竖最有力的造成了竖势的酣畅快感。整体上看,字与字之间靠得紧密,使气氛显得较为压抑,同时又不时穿插疏朗灵空的感觉,如最多一行十字“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最少一行五字“衔纸君门深”,而“年”、“中”、“苇”、“纸”四个悬竖亦起着灵活空间的作用,也有效地调节了人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而字形大小参差变化大大丰富了该作品的感染力。“哭涂穷”三个字要比其他的字的大出几倍,就好似奏出了一段交响乐中的最强音,激昂而愤懑。最终,“死灰吹不起”作者发出了无力的呐喊,这并不是弱者的悲泣,也不是无望的结局,这原本看似消极的思想在苏轼手中有其独特的诠释。
《黄州寒食诗帖》正是一种悲剧美的体验,读完此帖,那些破碎的美的事物产生的形象,总会在你的眼前晃动,小屋、渔舟、空疱、寒菜、破灶、湿苇、乌衔纸、坟墓、死灰,这些不是铅字,而是用淋漓尽致的书法形象,纺织着属于作者自己的艺术创造的意绪。若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一种不加节制的激情表现,那么《黄州寒食诗帖》则是对激情加以控制的抒发,而这一切我们可以肯定地讲,都是在无心于书法创作的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才不期而然地达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这也必然符合他“书初不意于佳,乃佳尔”的“尚意”书法创作心态。
三、笔迹与品德
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或倾向。书法与道德,就形式而言,相距甚远。但传统书法理论认为,书法的笔墨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展示人的道德境界。“君子”“小人”之性。能在书法中找到其微妙痕迹,这种理论自苏轼首次提出,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书法鉴赏模式。究其原因,人的品行作为一种生命存在,其“存在”、“运动”也有其独特的形式。如“忠”、“善”的品格往往与温厚的貌态联系在一起;而凶、残等恶性,往往与刻厉粗悍联系在一起。人性的“温”、“厚”与书法线条的温厚本来完全不在一个思维信号层面,前者属行为的伦理价值方面的,后者属视觉形式方面的。但由于人性之温厚有其“中和”之性,笔墨的温厚也有其“中和”之性,二者在感觉这一层面发生了碰撞,并产生了“感觉转移”——联觉。因而在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联系其生平及品德,往往将书法的形式与书法个人品德相印证,并久而久之,形成了以书观人,以书观德的书法品鉴模式。
品德与书法的关系就是“书如其人”说在品德方面的进一步发挥。即“人品书品论”。唐太宗、柳公权、张怀瓘、郝经、项穆、朱和羹、刘熙载等人都持此说。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⑦明代的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也有类似的评价:“心为人之师,心正则人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事正矣。……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⑧“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之所得。”⑨意思是说,学习书法要遵守一般的法则、规律。但重要的在于书法创作能够会贯通,妙出心裁。书法的法则人人都易掌握,而要妙出心裁,则全靠个人的学识与修养,实质上以上所谓的立品第一、品高气正、心正人正、笔正事正、正书先正笔、正笔先正心,都是在论述人品与书品的关系,突出了立书品要先立人品,强调了人的品德对形成书迹、书风的重要作用。
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出于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又在《题鲁公帖》中说:“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消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上面所论深刻地阐明了书法与书者品德的关系。一件书法作品总是与书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审美意识紧密相连,书家作书,都要表现其思想品性。“心正则笔正”,反之亦然。苏轼认为,通过笔墨中所含蓄的作者思想情趣给人的感受,并对其字进行品赏,就能得知作书者或为君子或为小人。苏轼的书论还阐发了人品高低决定书法价值有无的观点。他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一文中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质,即使字再好也是不可称道的。他评欧阳修书法说:“欧阳公书,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然工墨迹自当为世所宝,不待笔画之工也。”⑩欧阳修为人光明磊落,品质高尚,这正是其书法“为世所宝”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刻。
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书佳不一定人品佳,反之亦然。二者不能绝对化,纵观中国书法史上,赵孟 、傅山等书法家,虽然他们一臣侍二主,受到当时忠君思想人的反对,并迁怒于他的书法,但丝毫不能动摇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谁也不敢说,某人长得美,心灵就一定美;字写的好,品德一定好;话说得漂亮,德行也错不了。不然怎么会有“口蜜腹剑、口是心非”之说?又怎么会有“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之议?
如此看来,以字迹为工具去品评一个人的品德,的确是太难了。品其自然状态下写的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张怀瓘《文字论》中说“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而苏轼说“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这说明人在书写时会自然地将其心性流露在笔迹里。如苏书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都很少左冲右突,并做大幅度的上伸下延;用笔朴拙稳健而合笔序,行款排列整齐,整体谋篇都很得体等特点。据刘兆钟先生的《笔迹探秘》中说,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忠于家庭,敬业乐群,克己奉公,都是忠诚的表现。笔画疏朗,且中隙较宽,字型较大,上一字的某一笔画伸向下一字,充当下一字的某一笔画,行款整齐,左边的空白边宽大等等。而这些特点在笔迹学中都是“慷慨”品性的表现。就史书对苏轼品行的记载与评价,这种理论上的分析也得到了不谋而合。
苏轼的博大人格是高尚、无畏成其书法风格的基础。书法艺术是率真性情的流露,自然而然的线的舒展。朱光潜说过:“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书者在创作中,与其说是笔,不如说是用“心”在写,每一个点画都饱含着作者湿漉漉的情感。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个“无意”就是任情恣性之意。性情是具体发挥于每个人身上的,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若书法发挥了各自的情趣,那么即可称“自出新意”。这就是苏轼书法艺术最可贵的地方,不仅尚“意”,而且重“新”。苏轼自己说:“吾书如棉裹铁。”“吾书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贱古人,是一快也。”其个性恰当地与其书法艺术完美融合,从而体现了苏书特有的魅力。正如他的《黄州寒食诗帖》章法奇正相生,内敛外张,在艺术表现上抒情性极强,个性鲜明,笔画之外充满着愤懑抗争的情感。笔画浑厚中见俏丽,圆转中含劲挺,似颜真卿,与李北海神通。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论文 代写毕业论文 代写书法论文
|
本站郑重声明:
1、我们与数十所知名高校博士强强联手,保持常年稳定合作关系,论文质量更有保证;;
2、写作领域涉及所有专业,实力操作,出稿更快,质量更高,通过率100%;
3、所有代写文章,全部原创,包检测,保证质量,后续免费修改,保证通过;
4、信誉实力服务,专业代写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成熟操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