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省级国家级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EI、SCI发表,稳妥操作,速度快,包发表。有意向联系客服咨询。
论文代写:十年专业服务品质,全部由期刊编辑、硕士、博士撰写;保证原创、版权归您;保证通过、否则全额退款。
论文发表:与百家优秀期刊合作,代理审核组稿,论文发表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全部正刊,保证出刊,否则全额退款。
业务合作:因业务发展需要,诚招优秀写手合作,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不限专业,另诚征优秀期刊代理合作,具体详谈。QQ:415835425
心中之书——从笔迹心理学角度浅析苏轼的书法艺术
心中之书——从笔迹心理学角度浅析苏轼的书法艺术
摘要:苏轼是我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书法家,其论书崇尚意趣。本文对我国古代丰富的汉字笔迹心理学思想以初步的论举。以个性、情绪、品德等心理因素与笔迹的关系中透视苏轼的书法艺术。
关键词:苏轼 书法艺术 笔迹心理学 “书如其人”
笔迹学(Graphology)属于实用心理学的范畴,因此也叫笔迹心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它是以书法学的内容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所以又可称为书法心理学。
近年,笔迹学在欧美各国发展迅速,并进入实用阶段。汉字在千百年书写活动的实践中,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智慧、精神和性格,寓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比其他文字更具特色。汉字为西方笔迹学界所注目,已成为各国笔迹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那么,我国的笔迹学研究是否落后了呢?其实不然,早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易经》中就指出,文字的功能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就表明,文字除了记录并传达信息外。还具有通德类情的灵性,是活生生的东西。但中国的笔迹研究仍停留在直觉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笔迹学理论。
苏轼位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平生嗜好笔墨。论书崇尚意趣,主张要有韵外之致,并阐发了人品高低决定书法价值有无的书论观点。宋代可谓是一个大起大落、大荣大辱、大安大危的历史时期。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下的苏轼,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的思想都在影响和感染着他。但由于他过人的慧根,没有投入任何一种信仰,而是将儒家的弘毅精神与道家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和佛家的脱俗超世之境圆融地贯穿于自身,以外儒内道的形式在失衡的社会天平上找到了生存的支点,以一种超脱旷达、傲世超然的心态立足于世。苏轼在书法鉴赏中提出的“书如其人”的观点正是以儒家思想为立论基础,同时也是汉代杨雄“书,心画也。”唐代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等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张怀瓘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①元代的郝经提出了“书法即心法”说,他在《移褚生论书法书》中写道:“盖皆以人品为本,其书法即其心法也。故柳公权谓‘心正则笔正’,虽一时讽谏,亦书法之本也。苟其人品凡下,颇僻侧媚,纵其书工。其中心蕴蓄者亦不能掩。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也。”②明代的项穆进一步提出了“心相说”和“人正则书正”说,他在“书法雅言”中说:“字者孳也。书者心也。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所以染翰之士,虽同法家,挥毫之际,各成体质。”③清代的刘熙载对这一思想又作了更深入的概括,在《艺概》中说:“写字者,写志也。”“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气,总之曰如其人而已。”④清代的周星莲又根据“写”字的训诂,阐发了“写字”即“写心”的思想,在《临池管见》中说:“写有二义:《说文》:‘写,置物也。’《韵书》:‘写,输也。’置者,置物之形;输者,输我之心。两义并不相悖,所以字为心画。”⑤上述诸家观点,分别把“字”视作“心画”、“心法”、“心相”、“心学”等,其核心思想就是:字与心是统一的,笔迹即心迹,笔迹是心理的表征。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书法艺术的旗帜,无论从书法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在行书上有很大创新。他们依脱于前人的笔法,各自在字的表现上大变其态。其中苏轼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正如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所说“本朝善书,当推为第一。”苏轼不但在书法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重大贡献。“书如其人”的艺术思想,始终贯穿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他在《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中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⑥这种观点即说明了苏轼在书法鉴赏中重视思想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书法与人品的密切关系。书法是人的思想品质的一种表现,所以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不能仅仅从书法的工拙着眼,更重要的是从作品中把握书家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在《跋欧阳文忠公书》中说:“欧阳文忠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后人观之,如见其清眸丰颊,进趋晔如也。”这里阐述了在书法鉴赏中,人们不仅可以从笔墨中联想书者的为人,而且还可以联想到书者的风姿相貌,以书评人,以人品书,以书法理论角度来讲,是魏晋人物品藻风气在书法鉴赏中的深化和发展。
就“书如其人”这个书法思想而言,人的个性、情绪、品德等心理因素与书法笔迹的关系是极其紧密的,一些书家研究者对其也做过许多具体的阐述。下面我将从书法心理学这个角度进一步对苏东坡书法艺术进行评析。
一、笔迹与个性
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即主客观的统一。它既受外界事物的制约,又受个体的全部经验及其全部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并且通过他的活动而实现。书法史上常论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就说明书写风格与特定的社会因素有关。而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笔迹形成的制约关系也极为重要。在心理学中,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不同,这些表现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叫做个性心理,简称个性。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含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人的个性心理会影响其笔迹的风格,这主要表现在字体的舒敛、大小;用墨的枯涩、深浅;运笔的迟速、轻重;点画的曲直、粗细等变量上面。也就是有什么样的个性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笔迹风格。唐代孙过庭将人的个性分为九种,即“质直者”、“刚艮者”、“脱易者”、“躁勇者”及“矜敛者”、“温柔者”、“孤疑者”、“迟重者”和“轻琐者”。按气质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将前四者纳入多血质和胆汁质;将后五者归于粘液质和抑郁质。显然前者呈“阳刚派”,后者呈“阴柔派”。可见气质是影响书法风格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诸如这样的分类还有明代项穆的十六种说等。书论中谈论的性情相当于我们现代心理学中的个性、情感。包世臣“点画即性情”的主张与刘熙载“笔性、墨性、皆以其人性情为本”的观点不谋而合,刘熙载将包世臣所言及的“点画”扩大到笔墨上面了。另外“书道妙在性情”以及朱和羹强调的“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就将书者性情与书写过程融合在一起了,归根到底还是“书如其人”。
苏轼作为一代书家,对艺术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艺术贵在创新,书家应有自己的个性。主张重神轻形,崇尚个性张扬,这些也是他能够倡导一代尚意书风的原因所在。前人对苏轼书风影响最大的要数颜真卿、徐浩、李邕及杨凝式了。而能够代表苏氏稳定书法风格的当数《前赤壁赋》。它确定了苏轼的自身书法风格语言,形成独特的苏氏风格。
笔圆韵胜是苏书的特点之一,也是此帖的最大特点。此帖结字基本上趋向扁平,并在魏晋钟繇等人扁平结字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发展,更加强调横向笔画的伸展,抑制多数纵向笔画的作用,使通篇作品除有纵向的气势贯穿外,更加强了笔势横向发展的特殊意趣,缺少了长形或是纵势的字的调节,在视觉效果上显得平淡少变化,更好地衬托出此帖的意韵。创设了一种静谧、舒适的情境,这就是“韵”胜。而结体取横势,用笔“中锋”“偃卧”并用,用墨浓重不但形成了苏书风格,而且也体现了东坡的个性特征。
苏书真迹的内在流露,很多棱角也体现了他本人提出的“书如其人”理论。从他那一幅幅创世佳作的缝隙中恰当地流露出了他那率真自然、平淡含蓄的艺术个性。东坡笔画平腴饱满,字型偏扁,用笔上采用偃卧手法,这是苏轼的独特所在,而细品偃卧手法执笔,笔画自然放粗,再加之用墨较浓,必然使字象更为饱满。现代笔迹心理学研究者,刘兆钟先生在其著的《笔迹探秘》中述,“笔画粗而浑圆表示其人性情敦厚,热诚,工作实实在在,注重实效,不喜欢搞形象虚景。心胸豁达,度己度人,能适应环境。”这真可谓是苏先生细致入微的个性写照。东坡47岁所书的《前赤壁赋》是其书风较稳定的时期。一种冲淡融和的意态。表现的是一种平和的美,而这种平和冲淡、深邃的美是他所追求的审美境界与理想,也是苏轼“尚意”书法美学最高境界。苏轼《评草书》中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就是要摆脱种种形式上的束缚,进入自由的创作状态,在书法中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的“意”以及自己内心感受与独特的心灵历程。所以他说:“吾书虽不佳,然自出新意,不贱古人,是一快也!”他为什么“一快”,是因为“自出新意”,所表达的是他的内心感受,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所以是快乐的。创新是为了确立一个书法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苏轼的创新论,既追求新意,也向古人汲取精华,即是“自出新意”和“不贱古人”的辨证统一。他还说:“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也就是说,“出新意”、“豪放”必须出自“法度”“妙理”之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苏轼艺术创新的基本准则。这说明苏轼在“信手自然”的同时是十分谨慎地恪守法度的。儒家的“经世致用”、道家的“崇尚自然”、禅宗的“清淡虚静”等思想对苏轼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笔迹与情绪
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外景性和不稳定性。它往往是由某种刺激引起,一旦发生即表现于外,不易控制,当刺激影响减弱时,情绪也随之减弱或消失。在书法领域中,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有很多。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大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矣。言哀已叹。”书家的创作心境不同,会在其所作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上相应地留下微妙的痕迹。反过来说,书法的意蕴之美也因人而异,即便同一个书家,不同时期其作品风格亦有不同,究其原因,其根源乃在作者创作时,内在的情感状态不同。孙氏通过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分析,道出了书写内容对书写者情绪的暗示作用。另外,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对此,元代的陈铎曾在《翰林要诀》中作了精辟的概括:“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再次,有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解情绪,苏轼就曾说过:“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书者,抒也,或抒发积极情感,或泻泄消极情绪。这一认识完全符合书法艺术活动的心理规律。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论文 代写毕业论文 代写书法论文
|
本站郑重声明:
1、我们与数十所知名高校博士强强联手,保持常年稳定合作关系,论文质量更有保证;;
2、写作领域涉及所有专业,实力操作,出稿更快,质量更高,通过率100%;
3、所有代写文章,全部原创,包检测,保证质量,后续免费修改,保证通过;
4、信誉实力服务,专业代写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硕博士论文,留学生论文,成熟操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