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公权的幼年生活,历史上少有记载,只在《旧唐书•柳公权传》中有这样的话:“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5]可见,柳公权幼年就显露出了他的才华。 柳公权的政治生涯漫长、平稳而淡定。他生平用功经术,尤其精熟《诗》、《书》、《左氏春秋》、《国语》以及《庄子》,还很懂音乐。当唐穆宗即位之后,柳公权受到了皇帝的器重。《旧唐书•柳公权传》记载:“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对于柳公权,史书记载中最辉煌的还是他的书法成就。他因为书法被皇帝擢为侍书学士,并一连得到几个皇帝的厚爱。在当时,天下臣民谁不以柳书为墨宝?谁不以能求得柳书为荣耀?《新唐书•柳公权传》中有这样两句话:“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另一句是说:“外夷入贡者,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其声誉之隆,又不止于四海之内的华夏了。[6] 柳公权博采众长,在他漫长的书法道路上汲取了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精髓,吸取了欧阳询、褚遂良的书法真谛,学习了颜真卿书法的法度、书风、人格和书品,所以说“柳体”并非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天才,他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的创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种风格大约经过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这一时期多是学习别人的书法体态其楷书概貌,虽能看到又有进境,但尚未大成。第二个时期是六十岁以后的十年。这时柳书已进入鼎盛时期,柳体大成如丽日当空,以《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最为典型,声名最为卓著。《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此碑点画骨鲠气刚,用笔方圆兼施,方起圆结,下笔干净利落,如斩钉截铁。转折顿挫鲜明,显得刚健锐利。结字以中心攒聚、四面舒展为法,因而显得严谨密结而又疏朗开阔。柳公权是学颜体书法最有成就、能自出新意的书家。他在颜字基础上,参以欧体及北碑笔法,形成了自己清爽劲利的艺术风格。一变中唐之肥腴之风,用笔骨力深注、爽刹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是“柳骨”。在笔画之间已有自家面目,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迅出。柳体在结字上,也似颜书一般,以正面示人,左右较匀衡,但纵长取势,且中密外疏。在整体书风上,柳体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书家谓惊鸿避弋,饥鹰下耩,不足喻其鸷急”(王士祯《池北偶谈》)。[7]柳体法度森严,面目又变颜体之肥,而为清劲挺拔,瘦硬通神,其劲媚之美引起了人们对柳体的赞赏。柳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是七十岁。其书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此阶段书碑记载很多,从这些碑中,可以看到柳公权似乎想继《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淋漓尽致地表露柳体之后,再辟一新的境界。欲以淡拙渗透笔法,以平易渗透结体,以所收抛筋露骨的结体有所隐,森严峻峭的风棱有所敛。“柳骨”已经过数十年千锤百炼而成,柳公权也终未能再化出全新的另一番面目来。我们只看到柳书在这一时期冉冉斜阳的一种魅力。柳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即最后一个时期是八十一岁之后的八年中,在这个阶段,柳公权进入了人生的晚期和创作的晚期。虽然人生已经进入暮年,但壮心不已的柳公权却仍然在夕阳的余辉下奏响了艺术的凯歌。从其晚年的代表作《复东林寺碑》我们可以见其晚年书作的风采:那种风采已不是朝阳般的充满蓬勃生机的光辉,也不像灼灼正午的炎日,而是一片灿烂的晚霞;笔锋的锐利转入内部,气韵与自然贴近,通篇之旨趣与大化亲和,是宗匠晚年的心智所悟,老笔所致,柳公权就像一位得道之人向青山深处走去,攀上极顶,又终于消逝在深山里,将书魂凝刻进书学的峰峦中。 柳公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楷书领域,但他的行草书的艺术价值也不能忽视。在漫长的书学生涯中,他创造了一大批艺术含量极高的行草书佳作,《蒙诏贴》、《圣慈贴》、《伏审贴》、《奉荣贴》、《尝瓜贴》、《泥甚贴》等,即为其突出的代表。这些行草书无论从用笔、韵味、间架结构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柳公权是时势造就的一代书杰,他和颜真卿共同构成了楷书世界的两座高山;同时,他人格和书艺完美的结合,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他提出的“心正笔正”之说,也已成为后世书学理论的标准之一。人们在瞻仰这座丰碑时,高山仰止,重其书,慕其人,因此,柳公权千百年来一直是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千百年之后的人们必将用同样景仰的声音评价其人其书,这是毫无疑问的。 苏轼云:“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可以看出唐时书学成就本就可观,柳书的出现使得大唐书学更上一层楼。颜柳二人的楷书,风格虽异,法度却都严谨,而且柳体借鉴颜体甚多。颜字到了宋代更加流行,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都极力提倡他的字,成为一种风气。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术普及,就以颜柳的楷书作为雕版的印刷字体,称为“宋体字”颜真卿 柳公权作为古代书法家,为我国书法文化的深远影响作出了贡献。总之,书法文化自王羲之以后,到颜真卿 柳公权又开了一个新局面,并一直影响现在。
注释: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论文 代写毕业论文 代写书法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