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者应有的心态 首先,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不畏挫折的勇气。勇于接受所有的挑战,不要害怕失败。在学术界,害怕失败是最要不得的,或许有人会担心,投稿可能会被拒绝,但大不了就被拒绝而已,还能怎样呢? 曾有博士生毕业时和我讨论申请学校教职事宜,学生常担忧若被拒绝怎么办?拒绝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要勇于接受所有的结果,积极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此外,从事研究的过程中,也常会有研究资料搜集不如预期的状况,但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好好检讨、再接再厉。
其次,研究者应该坚持立场但不要固执。我对我的研究很坚持,但我不固执,当别人对我的文章有不满意之处,我会去思考问题所在,但我坚持的是,这篇文章最终还是要印出来! 朱敬一院士的《给青年知识追求者的信》里面说,期刊发行的审查人跟作者对于科研文章所持的角度不一样,坦白说,其实大多数的审查人都是非常中立的,囚为他们没有特定的利益或目的,但作者其实是有目的的,能否出版枚关他们的升等、经费申请。甚至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著作目录长一点。而审查人恐怕是很客观的,虽然他一定有自己的观点,可是,这并不代表你需要这样子去攻击他。我虽然也有我坚持的部分,但我不会这样做,因为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好好地、客气地跟他沟通就行了。有时候,改几个字就能够符合审查人的要求,你实在没有必要为了这几个字跟他严重争执。 再次,做学术研究对研究也要有舍有得。不只对人,整理文献方面也要有舍有得,不要写一个包山包海没有焦点的文献,研究成果不要什么都想要呈现,弄到最后,别人也搞不清楚这个研究最主要的发现到底是什么。至于研究讨论的部分,最害怕的是每一样东西都想讨论得巨细靡遗,自以为什么都讲了,其实什么都没讲,反而让期刊的审查者觉得这个研究根本没有重要的贡献,是一篇很差的论文。尽管人的天性就是会过度重视白己的每一个东西,觉得它们都非常里要,但研究者必须学着有所取舍。而这也可以用在论文的写作上面,比方说,有人写不出200字的英文摘要,因为他觉得这个研究太多发现了,无法用200个字呈现;有的研讨会要求投稿的论文不能超过2000个字(例如,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的年会),也有很多人无法用2000字表达出完整的研究想法,诸如此类,恐怕都是对于研究的取舍有判断上的问题所造成的结果。 最后,进行学术研究要努力,但不要好高鹜远。不要一开始就想说,一定要登上最好的期刊,做最伟大的东西。我常听到很多同行表示,曾将做得很好的研究投到一个不是SSCI的期刊,而该期刊也录用那篇文章。后来,他才知道有许多SSCI的期刊是很符合这个主题的,只是当时没有发现,因而感到可惜,他心想当初如果投到那边,可能也会被接受。针对这个想法,我想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没有人能确定当初他若真的投稿到SSCI期刊去,文章就一定会如愿被刊登出来。这可能是他个人一厢情愿的想法,每个人在每个时间点都有阶段性的任务,只要自己觉得当时做了自己认为最明智的决定,就已足够。其实,很多事情到后来让人觉得不明智,是因为之后有太多的新资讯再进来,导致我们认为先前的决定不明智。可是,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在当下根据既有的资料,做了一个最明智的决定,那就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回到刚才的例子,如果文章投到很顶级的期刊,结果可能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或是延宕很久。我认为,既然有些研究想法,就一定要让文章赶快出来,之后才能据此继续做下一阶段的研究。
第二,具有阶段性的研究,我倾向先把初步的研究登到次一等的期刊去,然后依此往上发挥,后面的研究或许就会被接受。也就是,宁愿牺牲前面的研究,让它赶快呈现,以协助我们完成阶段性的任务。例如,我所设立的最终目标,叮能是阐述某一个理论,或者将一个研究呈现出来,但在这之前,有一些假设或是初探性的、概念性的、小规模的架构,是需要先厘清、得到认可的,根据这些,我便可以再去做更好的发挥。 千万不要把每一样东西都抱在自己的怀里,然后以为它们都快得诺贝尔奖了!你若能安排阶段性的任务一一完成,就不会每一天都在后悔,或是在回想当初的可能状况,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赶快往前看,不要每大都还在想以前的事。 文章整理自蔡今中教授《如何撰写与发表社会科学论文》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 代写博士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