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当代中国发展模式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他们基于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内涵、性质、特征、价值、缺陷等等,试图探寻中国模式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内在原因,以及中国模式对现存国际秩序带来的挑战。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模式的观点,有的比较客观,能够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国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学者由于意识形态偏见,或者缺乏对中国现实的深入了解,提出了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造成对中国模式的误导。在国外学者的话语体系中,中国模式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名词。因此,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观点,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所以,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内涵、性质、特征等问题的观点的梳理和评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科学地总结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内涵。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评析,还可以深刻剖析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认识的背景根源、动因与目的,对于我们有效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模式威胁论”等论调的挑战,制定相应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梳理、剖析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模式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当代中国的国际形象,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对国外中国模式研究做出评析,需要明确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话语体系中中国模式的概念及其涵义。本文首先对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以厘清不同时期中国模式的内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的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立场及动因,并对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内涵、性质、特征、价值和意义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深入评析。中国模式的内涵是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模式的一个前提,但国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的内涵就是“北京共识”,北京共识涵盖了中国模式的基本方面,但北京共识却也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否定,认为北京共识的提出只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有学者把“经济自由加政治压制”看作是对中国模式内涵最好的概括,但是,这一概括明显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因为中国显然并不存在政治压制,并且“经济自由加政治压制”本身就是一个二元悖论,“经济自由”的基础上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政治压制”,“政治压制下”则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自由”。还有学者认为“混合经济”加“一党政治”是中国模式的内涵,这一概括相对比较客观地揭示了中国经济成功以及保持政治稳定的原因,但“混合经济”、“一党政治”的提法容易误导人们对中国模式的认识。中国模式的性质是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模式的焦点。一些左翼学者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看作是阶级矛盾,把由于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为中国模式是举社会主义旗帜,走资本主义道路,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有学者错误地把经济体制改革看作是私有化、市场化的过程,只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忽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只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忽视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的制度前提,认为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也有学者错误地把当代中国的发展看作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抛弃,认为中国模式是实用主义发展模式。关于中国模式的特征。渐进式改革、强势政府、开放包容等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特点的概括总体上符合中国实际,但是他们对渐进式改革、强势政府等这些特点的理解又存在不同的问题。他们只是看到了中国模式的表面特征,却没有能够深入挖掘为什么中国模式必然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也有学者从否定中国模式的立场出发,认为缺乏社会公正、生态环境恶化、高昂的行政成本等是中国模式的主要特征,这种观点只是指出了中国模式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把他们概括为中国模式的主要特征显然是错误的。关于中国模式的意义。国外学者主要从对自由资本主义理念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中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模式的意义。在对中国模式意义的分析和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更注重中国模式对自由资本主义理念的挑战,包括他们对中国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的分析,实际上都暗含着对“中国模式”的担忧以及对“中国模式威胁论”的宣扬。一些俄罗斯学者则通过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比较,通过中国改革与苏东国家转型的比较,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特点和方法。从高度赞扬到极力诋毁,呈现出“捧杀”和“棒杀”两个极端,或者有意无意地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等是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实地考察法、历史文化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模式的主要方法。国外学者不再局限于阅读和研究中国的报刊资料和文件,也不再拘泥于理论的思辨,而是更多采用实地调查的实证性研究。他们还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的视角探寻中国模式的历史文化底蕴。并通过与苏联模式、民主社会主义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比较,剖析中国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我们研究中国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为我们研究中国模式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包括注重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研究中国模式,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三十年联系起来把握中国模式,不要割裂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要从整体性视角研究中国模式,正确看待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等等。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也存在正确和错误两种趋向,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和偏见,国外学者的研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评析。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北京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 4-7
Abstract 7-9
引言 15-30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5-17
二、 文献研究综述 17-21
三、 论文框架 21-23
四、 研究方法 23
五、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23
六、 相关概念界定 23-30
(一) 模式 24-25
(二) 中国模式 25
(三) 中国道路 25-27
(四) 中国经验 27
(五) 中国案例 27-30
第一章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缘起及其背景 30-56
一、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缘起 30-39
(一) “北京共识”提出以前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 30-34
(二) “北京共识”的提出 34-36
(三) 金融危机后的研究进展 36-39
二、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背景 39-48
(一)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40-42
(二) 苏东国家改革失败与转型的困境 42-44
(三) “华盛顿共识”的破灭 44-48
三、 关于中国模式概念的争论 48-56
(一) 西方语境中的中国模式 48-50
(二) 国内学者对中国模式概念的认识 50-52
(三)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模式的概念 52-56
第二章 关于国外中国模式内涵研究的评析 56-91
一、 争议颇多的“北京共识” 56-64
(一) “北京共识”的内涵及其演变 56-58
(二) “北京共识”:一个没有共识的共识 58-61
(三) “北京共识”:应该成为共识的共识 61-64
二、 “经济自由加政治压制”是一个二元悖论 64-75
(一) 罗恩·卡利克的“经济自由加政治压制” 66-67
(二) 国外学者对“经济自由加政治压制”的认识 67-69
(三) “经济自由加政治压制”是对中国模式的误读 69-75
三、 “混合经济”加“一党政治”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75-86
(一) 国外学者对“混合经济”的理解 76-80
(二) 国外学者所理解的“一党政治” 80-83
(三) “混合经济”和“一党政治”错误的实质 83-86
四、 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国模式的内涵 86-91
(一) 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内涵概括存在的问题 86
(二) 国内学者对中国模式内涵的认识 86-88
(三) 正确理解中国模式的内涵 88-91
第三章 关于国外中国模式性质研究的评析 91-146
一、 “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模式” 91-108
(一) 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与新自由主义关系的理解 91-94
(二) 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新自由主义本质的理解 94-97
(三) 中国模式与“标准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差异 97-100
(四) “新自由主义中国化”的谬误 100-104
(五) 中国模式与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本质区别 104-108
二、 “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108-127
(一) 所谓的“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 109-115
(二) 所谓的“非典型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115-120
(三) “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错误的根源 120-127
三、 “实用主义发展模式” 127-138
(一) 褒贬不一的“实用主义模式” 127-130
(二) 误解为“实用主义模式”的根源 130-133
(三) 实事求是与实用主义的区别 133-138
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138-142
(一) 社会主义是中国模式的内核 139-140
(二)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模式的性质 140-141
(三) 中国模式目标坚定性与手段灵活性的统一 141-142
五、 正确理解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性质 142-146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模式的思想基础 142-144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模式的制度保障 144-145
(三) 以人为本是中国模式的鲜明价值取向 145-146
第四章 关于国外中国模式特征研究的评析 146-172
一、 “渐进式改革” 146-156
(一) 渐进式改革及其意义 146-149
(二) 选择渐进式改革的原因 149-151
(三) 渐进式改革的可能性 151-152
(四) 渐进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152-154
(五) 国外学者对渐进式改革理解的局限 154-156
二、 “开放包容” 156-163
(一) 中国模式汲取了其他模式的有益因素 156-158
(二) “改革的密度”反映了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158-159
(三) “制度性外包”是中国模式开放性特征的体现 159-160
(四) 如何理解中国模式的开放性特征 160-163
三、 “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势政府” 163-172
(一) “强势政府”的表现 163-164
(二) “强势政府”的积极意义 164-166
(三) “强势政府”的弊端 166-167
(四) 如何理解中国政府在改革发展中的角色 167-172
第五章 关于国外中国模式价值和意义研究的评析 172-203
一、 中国模式对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 172-182
(一) 中国模式挑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逻辑” 172-177
(二) 中国模式为西方资本主义克服危机提供了借鉴 177-178
(三) 中国模式是自由资本主义成功的“典范” 178-181
(四) 客观认识中国模式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181-182
二、 中国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 182-191
(一) 中国模式是可供模仿的“现实方案” 183-185
(二) 中国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85-188
(三) 中国模式毫无借鉴意义 188-191
三、 中国模式的探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191-199
(一) 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 192-193
(二) 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193-195
(三) 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95-196
(四) 中国模式误导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96-199
四、 中国模式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 199-203
(一) 中国模式提升了当代中国的软实力 199-200
(二) 中国模式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201
(三) 中国模式限制了对当代中国的客观认识 201-203
第六章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特点、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203-225
一、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基本特点 203-209
(一) 主张多维度研究 203-204
(二) 强调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204-206
(三) 注重对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的研究 206-207
(四) 正确与错误的两种发展趋向 207-208
(五) 注重研究三个 30 年的关系 208-209
二、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主要方法 209-217
(一) 比较研究法 209-212
(二) 实地考察研究法 212-213
(三) 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法 213-217
三、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 217-221
(一) 呈现“捧杀”和“棒杀”两个极端 217-218
(二) 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 218-220
(三) 回避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内在原因 220-221
四、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的启示 221-225
(一) 不要一味回避中国模式的概念及其意义 221-222
(二)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22-223
(三) 从整体性视角研究中国模式 223-225
结语 225-229
参考文献 229-237
附录 237-249
附录 1.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主要人物索引 237-243
附录 2. 国外中国模式研究主要论著、报刊索引 243-249
后记 249-251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251-25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252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