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0
1.2 语言迁移的类型 40-42
1.3 迁移研究范畴之拓展 42-46
第二节 汉语背景的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 46-64
2.1 “语言文化概念”维度 47-57
2.2 “英语语言学习过程”维度 57-59
2.3 “中介语形式层面的表征”维度 59-64
第三节 小结 64-65
第四章 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二语习得研究 65-69
第一节 语料库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优势 65
第二节 我国基于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二语习得研究 65-68
2.1 基于笔语语料库的二语研究 66-67
2.2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二语研究 67-68
第三节 小结 68-69
第五章 本研究的语料库研究方法 69-79
第一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 69-70
第二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检索方法 70-74
2.1 索引词检索方法 70-71
2.2 正则表达式检索方法 71-72
2.3 搭配、类联接、语义韵的检索方法 72-74
第三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 74-75
3.1 频数差异检验 74-75
3.2 搭配强度测量 75
3.3 频数标准化 75
第四节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软件 75-77
4.1 词性附码软件 75-76
4.2 检索软件 76-77
第五节 本研究的研究步骤 77-79
第六章 英语词汇学习与概念迁移 79-123
第一节 本章研究之理论依据 80-81
第二节 英语动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81-98
2.1 语料库研究方法 81-83
2.2 词汇与语法概念迁移分析 83-97
2.3 小结 97-98
第三节 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98-106
3.1 语料库研究方法 98
3.2 词汇与语法概念迁移分析 98-106
3.3 小结 106
第四节 英语副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106-119
4.1 语料库研究方法 107-108
4.2 语法概念迁移分析 108-118
4.3 小结 118-119
第五节 英语冠词学习与概念迁移 119-123
5.1 语料库研究方法 119-120
5.2 语法概念迁移分析 120-122
5.3 小结 122-123
第七章 英语句法学习与概念迁移 123-181
第一节 本章研究之理论依据 124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信息统计 124-126
第三节 英语构句学习与概念迁移 126-132
3.1 英汉“句子”之别 126-129
3.2 汉语[句子]语法概念迁移 129-131
3.3 小结 131-132
第四节 英语时态学习与概念迁移 132-139
4.1 英汉“时态”之别 132
4.2 [时态]语法概念迁移分析 132-139
4.3 小结 139
第五节 英语语序学习及概念迁移 139-149
5.1 英汉语序特征及语法概念迁移分析 140-149
5.2 小结 149
第六节 英语“数”的学习与概念迁移 149-156
6.1 英汉“数”的区别 150
6.2 汉语[数]语法概念迁移所表现的语境 150-156
6.3 小结 156
第七节 英语“be-sentence”学习与概念迁移 156-165
7.1 系动词be与语法概念迁移 157-163
7.2 助词be与语法概念迁移 163-165
7.3 小结 165
第八节 “主谓一致”学习与概念迁移 165-169
8.1 英汉句法结构及语法概念表征的区别 166-167
8.2 主谓一致偏误类型 167-169
8.3 小结 169
第九节 英语“主/谓/宾缺失”与概念迁移 169-178
9.1 英汉主谓宾的特点及可省略的语境 170-175
9.2 ICCI中主语缺失的主要类型 175-176
9.3 ICCI中谓语缺失的例证 176-177
9.4 ICCI中宾语缺失的例证 177
9.5 小结 177-178
第十节 本章小结 178-181
第八章 新及物性模式下语法隐喻的学习历程与概念迁移 181-210
第一节 本章研究之理论依据 182-184
1.1 “汉语背景的英语学习概念迁移框架” 182
1.2 新及物性模式——语法隐喻分类框架 182-184
第二节 语料库研究方法 184-185
第三节 语法隐喻习得与概念正迁移 185-201
3.1 经验类别范畴 185-196
3.2 表征方式范畴 196-200
3.3 双重隐喻或多重隐喻现象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