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汉代乐舞及管理机构,试图恢复汉代国家祭祀礼仪用乐、宫廷用乐和民间乐舞体系,说明汉代乐舞的社会功能。通过对乐舞的恢复,透视国家祭祀、礼仪制度,乐舞管理机构的演变和职能划分。通过研究汉代乐舞性质,分析汉代社会乐人、舞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综合说明汉代社会审美观念和礼乐思想。本文依据传世文献的记载和画像石,尽量恢复国家用乐制度和乐舞原貌。
【关键词】 汉代; 乐; 舞; 祭祀; 娱乐;
内容提要 5-12
前言 12-25
一、研究汉代乐舞的意义 12-13
二、研究现状 13-24
三、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24-25
第一章 汉代乐的分类 25-32
第一节 汉代乐分类标准 25-28
一、蔡邕的“四品乐” 25-26
二、“雅乐、俗乐”的分类标准 26-28
三、汉乐分类标准 28
第二节 汉代乐的分类 28-32
一、宗庙乐 29-30
二、郊祀乐 30
三、其他祭祀用乐 30
四、宫廷燕乐 30-31
五、礼仪用乐 31-32
第二章 汉代宗庙乐 32-51
第一节 宗庙乐制定原则 32-34
一、叔孙通“起朝仪”体现的礼乐思想 32-33
二、“因秦乐人”体现的制乐原则 33-34
三、宗庙乐制定原则 34
第二节 《嘉至》 34-39
一、乐名含义 34
二、《嘉至》歌词 34-37
三、《嘉至》乐风 37-39
四、小结 39
第三节 《永至》 39-42
一、乐名含义 39
二、乐歌内容 39-41
三、音乐特点 41
四、小结 41-42
第四节 登歌 42-46
一、“登歌”含义 42-43
二、登歌曲目 43
三、《安世乐》 43-46
四、小结 46
第五节 《休成》 46-48
一、乐名含义 47
二、歌词内容 47-48
第六节 《永安》 48
第七节 其他宗庙祭祀乐 48-51
一、《大风歌》 49
二、《昭容乐》、《礼容乐》 49-50
三、小结 50-51
第三章 汉代郊祀乐歌 51-69
第一节 《十九章 》作者 51-52
第二节 乐歌内容 52-60
第三节 乐歌神灵体系 60-62
第四节 《郊祀歌十九章 》和宗庙乐歌的比较 62-64
一、传统雅乐和地方乐的不同 62-63
二、四言和三言 63-64
三、传统性和非传统性 64
第五节 《郊祀歌十九章 》流变 64-69
一、匡衡的更改 65-66
二、王莽元始改制 66-68
三、小结 68-69
第四章 汉代宫廷燕乐 69-93
第一节 朝会用乐 69-78
一、朝会仪式乐 70
二、朝会食举乐 70-73
三、朝会宴乐 73-74
四、朝会乐人 74-78
第二节 娱乐用乐 78-93
一、楚乐 78-79
二、郑卫之音 79
三、秦乐 79-81
四、异域音乐 81-82
五、从乐府乐人看宫廷娱乐用乐的地方乐成分 82-88
六、个人作乐 88-91
七、小结 91-93
第五章 汉代礼仪用乐 93-107
一、仪仗用乐 93-97
二、皇帝、皇后即位仪式用乐 97-98
三、丧葬用乐 98-104
四、养老礼、射礼用乐 104-106
五、遣卫士用乐 106
六、小结 106-107
第六章 汉代舞分类 107-111
第一节 汉代文献中“乐”和“舞”的区分 107-108
第二节 汉代舞的分类 108-111
一、宗庙舞 109
二、郊祀祭舞 109
三、其他祭舞 109-110
四、娱乐用舞 110-111
第七章 汉代宗庙祭祀用舞 111-130
第一节 《文始》舞 112-117
一、汉代人眼中先秦时代的《韶》 112-115
二、《文始》舞名含义 115
三、《文始》舞复原 115-117
第二节 《五行舞》 117-120
一、《五行》舞的源流 117-118
二、《五行》舞复原 118-119
三、《文始》、《五行》在后世的流变 119-120
第三节 《四时舞》 120-123
一、《四时》被立为宗庙舞的时间 120
二、《四时》的乐 120-121
三、《四时》的歌词 121
四、东汉不使用《四时》 121-123
第四节 汉高祖庙舞《武德》舞 123-125
一、西汉宗庙特有舞体系建立的时间 123-124
二、《武德》舞的作者 124-125
三、《武德》舞复原 125
第五节 《昭德》舞和《盛德》舞 125-127
一、《昭德》舞 125-126
二、《盛德》舞 126-127
第六节 光武帝庙《武德》舞 127-129
小结 129-130
第八章 汉代祭神舞 130-137
第一节 郊祀舞 130-132
一、《云翘》舞 130-131
二、《育命》舞 131-132
第二节 灵星祠舞 132-133
第三节 请雨舞 133-135
一、舞龙 134-135
二、祷天神舞 135
第四节 大傩 135-136
小结 136-137
第九章 汉代娱乐舞 137-152
第一节 长袖舞 137-142
一、长袖舞的服饰 138
二、长袖舞舞姿 138-141
三、长袖舞形式 141-142
第二节 四舞 142-145
一、巾舞 142-144
二、拂舞 144
三、鞞舞 144-145
四、铎舞 145
第三节 盘鼓舞、建鼓舞和鼗舞 145-148
一、盘鼓舞 145-146
二、建鼓舞 146-147
三、鼗舞 147
四、汉代娱乐舞的雅乐化 147-148
第四节 角抵百戏 148-152
一、从文献资料看角抵百戏 149-151
二、从画像石看角抵百戏 151
三、小结 151-152
第十章 汉代的乐人、舞人 152-167
第一节 文献中汉代乐人、舞人的概念 152-157
一、倡、俳、优 152-154
二、乐人 154-155
三、女乐 155-157
第二节 乐人、舞人的身份等级 157-167
一、乐人 158-160
二、私人蓄养女乐 160-162
三、倡 162-163
四、俳优 163-165
五、小结 165-167
第十一章 汉代国家乐舞管理机构 167-197
第一节 太乐 167-174
一、太乐职官 167-169
二、太乐职能 169-173
三、小结 173-174
第二节 乐府 174-188
一、乐府源流 174-177
二、乐府职官 177-181
三、乐府职能 181-188
第三节 黄门鼓吹 188-190
一、黄门鼓吹职官 188-189
二、黄门鼓吹职能 189-190
第四节 大予乐 190-197
一、职官 191-193
二、大予乐掌乐范围 193-195
三、小结 195-197
第十二章 汉代乐舞功能分析 197-222
第一节 汉代宗庙祭祀乐舞在祭祀中的功能 198-202
一、汉代宗庙祭祀乐舞使用范围 198-199
二、西汉宗庙乐在宗庙祭祀中的功能 199-200
三、西汉宗庙祭祀舞的祭祀功能 200-201
四、东汉祭祀乐舞的祭祀功能 201-202
第二节 宗庙祭祀乐舞对祭礼的体现 202-204
一、宗庙仪式乐 202-203
二、宗庙祭祀舞 203-204
第三节 宗庙祭祀乐舞的社会功能 204-206
第四节 郊祀乐舞的祭祀功能 206-209
一、郊天地乐舞的祭祀功能 206-208
二、其他郊祀中的四乐二舞 208-209
第五节 郊祀乐舞的社会功能 209-210
第六节 其他祭祀乐舞的社会功能 210-211
第七节 国家礼仪乐舞的社会教化功能 211-212
第八节 国家礼乐和官学的关系 212-216
一、官学是国家礼乐教化的途径 213-214
二、国家礼乐思想的演变是官学立学的影响因素 214-216
第九节 汉代娱乐乐舞的社会功能 216-222
一、民间歌谣对民情的反映 216-219
二、乐舞是民族交流中一个具体交流方式 219-220
三、乐舞和其它艺术样式相互作用 220-222
结束语 222-225
参考文献 225-23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232-233
论文摘要(中) 233-236
论文摘要(英) 236-238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