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SCI期刊论文时,由于读者可能无法查阅或无法阅读中文文献,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引用中文文献。在撰写中文的期刊论文或者学位论文时,也应该尽量引用英文文献。我一直觉得在引用中文文献时,很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总觉得用自己话重述不如原作者写得那么到位;同时,现在国内主流的研究成果也都会争取发表到英文期刊中,语言的障碍正在逐渐消除。 二、正确对待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指的是所读的文献中的文献综述部分使用的文献,追溯二次文献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过,一定要避免抄袭一次文献中对二次文献的描述,这种描述最多只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借鉴,要真正引用二次文献,还需要自己去查找和阅读。甚至,有一些一次文献对二次文献的描述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三、经典文献与新文献的使用 此处的经典文献指的是最早提出这个学说或概念的文献,这个文献通常历史悠久,而新文献指的是最近几年的文献。在撰写期刊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时,是否使用经典文献视情况而定,而新文献是一定需要的,尤其注意使用最近两年的文献。在撰写学位论文或期刊综述论文的文献综述时,经典文献与新文献是要兼顾的,可以先引用经典文献介绍这个学说或概念的起源,后使用新文献介绍最近的研究热点和新的突破。 最后举一个例子,是我的博士论文中的实例,关于热解的动力学特性的一段文献综述。 2015年1月15日版是这样的:
由于可燃固废组分较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往往选择可燃固废中某种特定的组分进行热化学转化特性研究。
郭小汾等(2000)通过热天平研究了可燃固废中典型组分的动力学特性,得到可燃固废中各可燃物的热解反应都服从热解动力学的基本方程规律,对于不同的物质可用1个或多个一级反应来描述过程。
Changetal.(1996)使用TGA进行了未装订打印纸和书写纸的热解反应,反应温度为400-850 K,升温速率为1、2、5 K/min。结果表明两种纸张的热解由两段主要反应组成,可能用双反应模型进行描述,实验结果与提交的化学反应模型相一致。
Sorum et al.(2001)进行了可燃固废中11种典型组分的TGA热解实验,纤维类物质可以用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三个平行热解反应描述,PS、PP、HDPE、LDPE的热解可以用单一反应描述,PVC的热解可以用三个平行反应描述。
Zheng et al.(2009)采用自行设计的热天平进行了可燃固废中六种典型组分的热解实验,实验台的最大升温速率可达864.8 ℃/min。结果表明,高升温速率和低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显著不同,尤其是对于生物质。随着升温速率提高,一些反应过程出现在同一时间段,这些反应的特征峰合并。单组分的热解实验采用Avrami-Erofeev方程描述。随着最终温度升高,反应率提高,但是终温对反应机理的影响可以忽略。
Lopez-Velazquez et al.(2013)使用TGA-DSC和TGA-FTIR研究了橙桔垃圾在N2气氛下的热解。热解过程可以看成是多重平行反应同时发生的结果,即(i) <120℃的脱水,(ii)125-450℃的热解,此阶段木质纤维组分热解达到最大值,产生气体和能量,(iii)>450℃时最后阶段木质素的热解。挥发产物从50-600℃主要是H2O, CO2, CO,同时有机气体混合物包括羧酸、醛、酮、烷、醚、醇、酚类化合物、脂肪化合物和不饱和芳香烃化合物。动力学参数使用两种无关模型的方式在5,10,15℃/min下计算,即Friedman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结果表明活化能Ea(α)取决于α,表明了橙桔垃圾热解的多步动力学过程。 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已用红色标出,这是我从自己的开题报告中复制过来的,可见,这段文字除了开篇小小的引导,主要是文献的堆叠,读起来缺乏逻辑。
在2015年4月17日,我把这段修改成了如下的样子,采用的方法就是前面的二十个字:“起始有引导,正文有分类,举例有目的,最后有总结。”
基础的动力学研究能帮助我们预测可燃固废热化学转化过程的行为,设计更好的工程反应器(Cho et al, 2012; Zhang J et al, 2014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