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无明显作用的结果有关,从中说明上述这些与肿瘤病情进展,恶化,以及疗效有关的因素, 并不是构成癌性疼痛发生及疼痛加剧的主要因素,因为;1)治疗组中肿块>10cm,广泛转 移的患者都能获得显效的镇痛疗效,2)治疗组能够使绝大多数癌性疼痛患者获得显效的镇 痛疗效,是在抗肿瘤作用未得以发挥,以及肿瘤病情仍处在进展状态时产生的, 3)对于肿 块>10cm 的肿瘤患者进行姑息治疗时,即便是肿瘤病情发生严重恶化,通常也不会影响治 130 疗组维持显效的镇痛疗效,4)治疗组仅对免疫状态的改善及肿瘤产物的降解或清除有疗效 作用,对痛觉信号的传递并无明显的影响作用,所以免疫机能和肿瘤产物的不断降低和增加 所形成的伤害性刺激作用,与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的关系等,结果见表2。 表 2 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获得镇痛疗效与其它肿瘤相关指标的关系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例数 Ⅰ度 Ⅱ度 Ⅲ度 治疗后列数 Ⅰ度 Ⅱ度 Ⅲ度 治疗前例数 Ⅰ度 Ⅱ度 Ⅲ度 治疗后例数 Ⅰ度 Ⅱ度 Ⅲ度 肿块大小 <10cm >10cm 3例 6例 11例 — 3例 7例 — 1例 1例 1例 1例 2例 5例 2例 12例 — 1例 9例 2例 4例 9例 — 2例 8例 肿瘤分化 高 中 低 — — — 1例 3例 3例 2例 6例 15例 — — — — — 1例 1例 2例 2例 — — — 4例 2例 2例 1例 1例 19例 — — — 1例 1例 1例 1例 5例 16例 肿瘤分期 Ⅱ Ⅲ Ⅳ 2例 — — 1例 7例 10例 — 2例 8例 — — — — — 1例 1例 2例 2例 3例 1例 — 1例 — 10例 1例 2例 11例 — — — 1例 1例 1例 1例 5例 16例 肿瘤转移 有 无 2例 8例 18例 1例 1例 — 1例 1例 3例 — 1例 — 4例 — 20例 1例 3例 1例 2例 6例 16例 — — 1例 其它 年龄 >40岁 <40岁 性别 男 女 3例 6例 12例 — 3例 6例 1例 6例 15例 2例 3例 3例 1例 2例 2例 — 1例 — — 3例 1例 1例 — 1例 2例 1例 13例 3例 2例 8例 3例 3例 17例 2例 — 4例 1例 4例 12例 1例 2例 5例 2例 3例 14例 — 3例 3例 135 3)两类治疗方法获得镇痛疗效的起效时间 治疗组30 例癌性疼痛的患者,26 例患者分别在5-9 天内获得显效和有效的镇痛疗效, 而对照组29 例癌性疼痛的患者,8 例患者分别在9-15 天内呈现显效和有效的镇痛疗效,两 种治疗方法在镇痛起效时间上存在差异的具体表现为;1)治疗组镇痛疗效显著快于对照组 140 的原因,与其能够同步解决两个以上的伤害性刺激因子,而对照组仅能解决一个伤害性刺激 因子的作用结果有关,2)治疗组对任何程度的癌性疼痛呈现显效的镇痛疗效,在起效时间 上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呈现显效的镇痛疗效,不仅存在起步时间慢,而且仅限于Ⅰ度癌性 疼痛的患者,3)治疗组18 例Ⅲ度癌性疼痛的患者中,不仅有14 例获得显效的镇痛疗效, 而且大多均可在一周内达到疗效目的,而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也未出现有一例Ⅲ度 145 癌性疼痛的患者获得镇痛的显效疗效等,结果见表3。 表 3 两组治疗方法获得镇痛疗效的起效时间比较 例数 5天 7天 9天 11天 13天 15天 19以上 治疗组 Ⅰ Ⅱ Ⅲ 30例 3例 9例 18例 2例 1例 3例 1例 6例 10例 — 1例 2例 — — — — — — — — — — — — 对照组 Ⅰ Ⅱ Ⅲ 29例 5例 3例 21例 — — — — — — 2例 — — — — 1例 1例 1例 1例 — — 2例 — — — 4)不同中药组合物对镇痛疗效的影响 治疗组对任何类型的肿瘤所引致的程度不同的癌性疼痛,显效率达80%,有效率达 150 6.6%,无效率仅为13.3%。而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仅为13.7%,无效率高达72.4%, 两组镇痛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对照组仅有部分Ⅰ度癌性疼痛的患者获得显 效的镇痛疗效,对Ⅱ度以上的癌性疼痛无明显的镇痛疗效,二是治疗组不仅具有显著的镇痛 疗效,而且可以使绝大多数程度不同的癌性疼痛患者都能达到无明显差异的显著镇痛疗效, 这种镇痛疗效依赖于化湿泄浊祛瘀联合免疫重建的结果显示;1)痰浊与癌性疼痛的发生及 155 加剧的关系远高于热毒,气滞及血瘀的病因,2)免疫重建并发挥作用依赖的是化湿泄浊祛 瘀,并非是清热,解郁及活血,3)痰浊在Ⅱ度以上的癌性疼痛中有明显的作用,Ⅰ度癌性 疼痛的发生可能仅与免疫机能低下,或与热毒,气滞和淤血有直接的关系等。 5)两类治疗方法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最初3 天有部分癌性疼痛的患者有轻度胃肠刺激症状,如恶性,反胃,腹痛,以 160 及腹泻等,但大多在3 天后这些症状可获得自行消退,继续应用不再出现类似的反应,对照 组则未发现有任何的不良反应。 7 讨论 癌性疼痛的产生背景,中医认为有七种类型,如痰浊,热毒,气滞,以及血瘀等都与癌 性疼痛的发生有关「9」,但之中的痰浊内停,聚而为瘤,阻碍气血运行认为与癌性疼痛产生 165 的关系最为密切,而现代医学则认为肿瘤构成免疫机能低下,导致抗感染能力降低,炎症和 细胞因子增加,与癌性疼痛的发生亦有一定的关系。两种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知包括治疗的 理念,尽管完全不相同,但是痰浊的形成由于与免疫机能异常有关「10」,符合癌性疼痛的发 生,与肿瘤释放的病理产物,以及免疫清除包括抗感染能力低下有关的表现,所以我们选择 应用化湿泄浊祛瘀联合免疫重建,用中医解决现代医学不能解决的痰浊,降低及清除肿瘤产 170 物,减少这些产物对免疫机能提高或作用发挥的影响,同时应用现代医学解决中医解决不了 的免疫重建问题,即将乌体林斯作为免疫激活剂,刺激产生一定量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和细 胞因子,再由IL-2 促进其增殖(我们将这个治疗过程称为免疫重建),借此解决肿瘤患者 免疫机能低下,所带来抗感染能力低下,痰浊的产生,炎症和细胞因子增加等问题,通过两 种医学的疗效互补,及两个伤害性刺激因子同步受到解决,最终使绝大多数肿瘤患者获得彻 底解除癌性疼痛,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镇痛疗效与三阶梯疗法相比无明显差异「11」175 的疗效, 但是由于是首次应用这种治疗理念和治疗方式来解决癌性疼痛,所以尚有许多与之有关的机 制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找到更为方便及简介方法,满足所以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 180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孙燕.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18. [2] 孟志强.癌痛的治疗和中医药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408-409. [3] 彭金莲.癌痛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05,1 . [4] 于翠萍.如何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J].中国处方药杂志,2008,8. 185 [5] 顾珊智.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依赖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9). [6] 刘慧丽.阿片类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5. [7] 林英.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J].现代医药卫生,2006,12. [8]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9] 钟毅.中医辨证论治治癌痛54 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13(6):420-422. 190 [10] 蔡静.痰浊与现代物质基础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42-743. [11] 韩祖良.治疗方式与癌症止痛的疗效关系[A].韩祖良.中国科技在线,2007.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 代写MBA论文 代写博士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