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迈入21世纪的侵权行为法正悄然发生变革。尤其是在过失侵权责任领域,由于过失判断的客观化,注意义务的存在及其违反不仅成为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过失的客观依据,并且在不断强化保护受害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侵权行为法发展过程中,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作为司法判例创造产物的安全注意义务,它既表现为基于法律规定、契约约定或先行行为而在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注意义务,也表现为营业活动的经营者、公众参与活动的组织者对消费者或特定人所承担的保护义务;这种注意义务或保护义务的建立,不仅在作为的侵权责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不作为的侵权责任中也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从注意义务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主要体现着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之法律理念的安全注意义务,不仅成为作为的侵权责任中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是否具有过失的客观依据,而且藉以刑法上不作为犯之行为性理论和作为义务理论的运用,建立起积极作为义务之违反的不作为侵权责任。同时,由于安全注意义务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独特的法律功能,其适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供公众往来的交通领域的安全,扩大至整个私法交易、甚至一般社会活动领域的安全;并且呈现出从合同保护义务向侵权性安全注意义务,从物的安全注意义务向人的安全注意义务和社会活动中一般安全注意义务转变的发展趋势;负有安全注意义务的主体,也从经营者、组织者扩大至参与社会活动的一般人,只要其是某一危险源的开启者或维持者,就负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害发生的注意义务;在产品责任、道路交通、医疗服务等领域,安全注意义务亦寻找到了合法存在的空间。并且,安全注意义务的发展趋势并未停滞。 在我国,近年来在酒店、餐厅、歌舞厅、银行等营业场所或公众参与活动场所,因经营者、组织者未能采取有效安全保护措施而导致消费者或受害人遭受严重人身伤害事故的大量发生,既有的侵权行为法却很难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支持,因为经营者、组织者之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不作为,现有的理论已经无法合理解释不作为侵权责任问题;而安全注意义务在过失侵权责任领域的确立,使其独特的规范功能得以发挥,为不作为侵权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对经营者、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另一方面,正值中国民法典制定之际,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又获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这既表现为通过《民法典·侵权行为
【关键词】 注意义务; 侵权行为法; 侵权责任; 大学出版社; 受害人; 行为人; 保护义务; 违法性; 经营者; 因果关系;
内容摘要 3-15
ABSTRACT 15-28
导论:侵权行为法的危机与变革 38-56
一、侵权行为法的合法性危机 39-47
(一) 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39-40
(二) 侵权行为法存在的合法性 40-44
(三) 侵权行为法合法性危机的产生 44-47
二、侵权行为法的变革:体系与机制的创新 47-56
(一) 过失判断理论的变化 48-50
(二) 归责原则体系的变动 50-52
(三) 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52-56
第一章 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提出 56-81
一、合同责任扩张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56-67
(一) 合同责任的扩张 56-62
(二) 合同责任扩张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62-67
二、合同附随义务与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提出 67-75
(一) 合同附随义务的保护功能 67-73
(二) 合同附随义务与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提出 73-75
三、安全注意义务向侵权责任领域的转变 75-81
(一) 社会活动中安全注意义务的创制 76-78
(二) 安全注意义务向侵权责任领域的转变 78-81
第二章 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81-116
一、过失侵权责任中注意义务的形成与发展 81-96
(一)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争的实质 81-88
(二) 注意义务理论的形成 88-94
(三) 注意义务理论的发展 94-96
二、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确立 96-106
(一) 刑法上不作为犯理论的展开 96-103
(二) 不作为侵权责任的确立 103-106
三、刑法过失理论的变革 106-113
(一) 过失理论的发展 107-109
(二) 危险分配原则与信赖原则在过失理论上的运用 109-111
(三) 刑法过失理论变革对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111-113
四、小结 113-116
第三章 外国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考察 116-162
一、英美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理论 116-135
(一) 安全注意义务的来源 116-126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126-135
二、德国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 135-150
(一) 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5-145
(二) 合同保护义务与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145-150
三、日本的安全关照义务理论 150-158
(一) 安全关照义务理论的形成与展开 150-156
(二) 使用人的安全关照义务 156-158
四、小结 158-162
第四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法理分析 162-186
一、安全注意义务的价值基础 162-171
(一) 自由、秩序与安全 162-165
(二) 公共安全与安全价值 165-167
(三) 安全注意义务的性质 167-171
二、安全注意义务的法理依据 171-179
(一) 危险控制理论 172-173
(二) 获利理论 173-175
(三) 信赖关系理论 175-176
(四) 成本效益理论 176-178
(五)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178-179
三、安全注意义务的合理限度 179-186
(一) 义务合理性问题的提出 179-181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合理限度 181-186
第五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规范与功能分析 186-213
一、安全注意义务与违法性 186-194
(一) 结果违法说与行为违法说之争 186-191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违法性判断功能 191-194
二、安全注意义务与过错责任 194-201
(一) 侵权行为法的行为规范功能与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194-197
(二) 安全注意义务的过失推定功能 197-201
三、安全注意义务与无过错责任 201-213
(一) 归责原则体系的调整与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202-208
(二) 安全注意义务对危险责任领域的适用 208-213
第六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类型化研究(一)--特定主体的安全注意义务 213-249
一、经营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213-226
(一) 经营者安全注意义务的形成 213-218
(二) 经营者安全注意义务的范围 218-221
(三) 经营者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221-226
二、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226-238
(一) 组织者安全注意义务的形成 226-231
(二) 体育比赛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231-234
(三) 其他社会活动组织者的安全注意义务 234-238
三、雇用人的安全注意义务 238-249
(一) 雇用人安全注意义务的形成 238-243
(二) 雇用人安全注意义务的性质 243-245
(三) 雇用人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245-249
第七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类型化研究(二)--特定领域的安全注意义务 249-291
一、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 249-263
(一)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的提出 249-252
(二)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的性质 252-254
(三)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254-258
(四) 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与损害赔偿责任 258-263
二、产品安全注意义务 263-276
(一) 产品安全注意义务的提出和发展 263-268
(二) 产品安全概念的界定 268-270
(三) 产品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270-276
三、医疗安全注意义务 276-291
(一) 医疗过失与安全注意义务的关系 276-280
(二) 医疗安全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280-284
(三) 医疗安全注意义务的内容 284-291
第八章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侵权责任 291-330
一、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责任性质 291-303
(一)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责任的契约性与侵权性 291-300
(二)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300-303
二、违反安全注意义务的责任形式 303-312
(一) 直接责任 304-307
(二) 补充责任 307-312
三、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 312-324
(一) 刑法上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理论 313-315
(二)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识 315-323
(三)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323-324
四、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承担与限制 324-330
(一)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承担 324-327
(二) 违反安全注意义务侵权责任的限制 327-330
第九章 安全注意义务的立法模式与路径选择 330-372
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安全注意义务的有关规定 330-338
(一) 我国现行法律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330-334
(二) 我国行政法规、规章等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334-336
(三) 有关司法解释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336-337
(四) 我国澳门、台湾地区法律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337-338
二、立法草案、学者建议稿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及其评析 338-346
(一) 立法草案、学者建议稿对安全注意义务的规定 338-343
(二) 对上述立法草案、学者建议稿的评析 343-346
三、安全注意义务在侵权行为法中的立法模式 346-358
(一) 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的功能 346-350
(二) 安全注意义务与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的关系 350-353
(三) 安全注意义务在侵权行为法中的立法模式 353-358
(四) 结论 358
四、安全注意义务在我国侵权行为法的路径选择 358-372
(一) 现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59-368
(二) 安全注意义务在我国侵权行为法的路径选择 368-371
(三) 结论 371-372
结束语 372-374
参考文献 374-383
后记 383-384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