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摘要:文章尝试将DEA 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运用到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率评价研究当中,从宏观角度对2006-2009 年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山西各城市转型效率在整体上变化不大,一直处在0.87-0.91 之间,但各城市转型效率差异明显,改进方向也不尽相同,各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转型战略。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DEA;交叉评价
0 引言
不仅山西省在经济大势上处于被动,同时由于多年来煤炭超强度多层开采,山西省地面沉陷严重,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漏失,给山西人民的生活和生存造成了威胁。另外,由于长期采煤,山西的水质和大气质量严重下降,山西省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着地面塌陷、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山西官员不得不开始思考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问题。在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都不同层次地遭遇了经济危机,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2010 年12 月13 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实验区”,至此山西的经济转型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所以此文对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研究意义不言自明。
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矿产和森林等资源的开采利用兴起的,并且因采掘这些资源形成了相关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区域社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城市。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特点是产业结构单一,往往严重依赖资源来发展自身经济,同时此类城市在发展中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提出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周德群、龙如银对矿业城市有关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述评[1],刘语轩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一般路径[2],史学义等给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3];对其的评价研究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赵海云、李仲学和张以诚使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构建了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测算了全国52 个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4]。吴冠岑、刘友兆和付光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的过程,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构筑其评价体系并给出测算某一处在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水平、可持续性、协调性和发展趋势的公式[5]。姜传军、吕洁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33 个指标,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4 方面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6]。侯强以阜新市为例,在对比实施转型战略前后变化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构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评价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赋值,对阜新市的转型效果进行了测算[7]。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来看,其重点多在于构建评价体系,测算指标全面而众多,但都很少从“效率”这个角度来进行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评价,并且其方法大多集中在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以及因
“转型效率”主要考察城市转型过程中,继续发挥该城市所具备的特殊职能的情况下是否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环境污染的程度是否有所降低,同时经济是否继续增长。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评价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对效率的思路,它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决策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优点在于摒弃了传统主观的赋权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自动赋权,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某些指标赋权方法的主观性影响。 本文以山西省11 地市的转型效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科学的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搜集2006-2009 四年的相关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上述地市转型效率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针对应用DEA 方法对转型效率评价时可能出现多个决策单元(DMU)DEA 有效的情况,本文应用对抗型交叉评价方法(Aggressive Cross-Evaluation)实现DMU的科学排序[8]。
4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