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走 / 一片 / 云彩。
基本上每行三个音顿,使整体节奏比较和谐对称。这种错落有致的音节安排,都是为情绪的起伏所决定的。[6]
同时本诗意境也是深邃的,它首先在于感情真挚,对所描绘的对象有深厚的感情;其次,徐志摩很懂得情绪和客观事物的和谐,在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是带有诗人飘逸柔和的风度的,表现出诗人的情怀。
本诗给人的深刻的印象是语言纯朴自然,于平易中透出华美。他善于炼字,要以高质量的语言以表情达意,如第四节: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些具有生命力的字眼,都是从现实感受中提炼、熔铸出来的。它是客观景象和诗人主观想象高度的统一。 [7]
徐志摩的诗可堪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仁、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正是其鼓舞人们上进的一个方面。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三、《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诗人单纯的人生信仰追求的破灭
1920—1922年,徐志摩游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期间,不仅深受康桥文化气氛的熏陶,而且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四性文化的洗礼。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诗人发现了人的灵性,找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但是,回国后,一切都变幻了:祖国的混乱局面使他感觉到镀着灰色的人生、仕途处处是理想主义的碰壁,这些把他那充满浪漫梦幻的诗心折磨成破碎的灵魂,他确实“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是向哪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8]
徐志摩的诗歌出现在"五四"之后的中国诗坛上,时间大约为1922年。“五四“之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流派的文学大量产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是“革命文学”,而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所倡导的并非是革命文学而是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革命所做的贡献并不大。广大人民仍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景况十分悲惨,严酷的现实与诗人玫瑰色的理想世界形成了尖锐的对峙。他怒目黑暗腐朽的社会,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9]加之与陆小曼婚后,妻子的捧名角、吸鸦片,尤其是情感上的背叛,使诗人写出了《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它聚焦的范围看似如此狭小,然而张力却非常大。此诗给予我们一个暗示性的、广泛的心象空间,而“我是在梦中”,既是诗人的理想世界的象征,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弥漫着焦虑彷徨的心绪。因此,这首诗是隐藏在爱情幌子下的诗,典型地概括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带着满脑子平等博爱,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却处处碰壁,倾吐了他理想破灭的悲哀和彷徨无助的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志摩的单纯信仰也受到了打击和挫折,因为他所追求的爱,自由和美离现实的距离太远了,所以他不免会难过,会失落。他最高的诗歌理想,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所苦闷,在诗的领域中,他奋力追索,为的是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张扬生命中的爱,自由和美,以达到人格的完美境界。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但这却是个离现实太远的梦,所以诗人真的会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的迷茫与困惑,也只能在梦的悲哀里心碎。这首《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的诗正是表现了他的惶惑与矛盾、难以判断与选择的愁苦和失望。诗人把他的人生的理想建立在欢乐意识之上,一旦理想的“明星”熄灭,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无可言状的悲哀和绝望,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的欢乐和痛苦———乐亦过人,哀亦过人。
四、总论
通过以上三首诗歌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三首诗歌的内在联系,这三首诗最真实的传达了“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连成的一片。”以上这三首诗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都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
徐志摩的一生充满着浪漫、飘逸,他的爱是一种精神;他的追求是虚幻,就是一种极为圣洁极为清高、虚无的物质;他的美是炽热的,是融化了爱恨的诗作。
但是,20世纪的中国,给予他的是太多的枷锁,深深套住了自由和爱,由此也注定了徐志摩一生充满浪漫与悲戚,而他的追求与生活之美也尽成为他理想的抛弃者。志摩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把他一生的悲欢离合视为整个世界。面对人生理想的破灭,他依旧执着追求心中的美和信仰。他的诗饱含真情、饱含真爱与追求理想、追求真美。
徐志摩是一个赤子,胡适评价“他的一生,是爱的一生,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他的为人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在为美、为爱、为自由奋斗的过程中,他屡遭挫折、失败和痛苦,牺牲了一切的平凡与安逸,牺牲了亲情和名誉,在复杂而世俗的现实面前,他的信仰太单纯,他的梦被摧毁也是可想而知的。[10]
徐志摩是一位具有浓厚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诗人和作家。这种单纯的信仰真是贯穿着他的一生,这也就上述提到的被胡适概括为“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表现,也是徐诗的思想特色。
志摩是一个多情的诗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他曾用短段的生命之光照亮了中国二十世纪诗坛的一角,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无限的思索和敬仰!让我们一起缅怀他!同样我们更应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寸人生!
参考文献
[1] 谢冕主编:《徐志摩名作欣赏》(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
: C[2] 胡适:《 追忆志摩》,《新月》,4卷(1期)1932年。 : c& L* R9 E2 v$ x- t3 c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 代发论文 代写文学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 代写中文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