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形态学和实验生态学等方法,对山东沿海几个典型海湾大叶藻海草床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实验了几种大叶藻的生态恢复方法,初步了解了山东半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海草场的资源现状,并获得了几种有效的海草恢复方法。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分布于山东沿海的海草种类共有2属5种,它们分别为大叶藻科(Zosteraceae)大叶藻属(Zostera)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丛生大叶藻(Zostera caespitosa Miki)和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Ascherson and Graebner);以及虾形藻属(Phyllospadix)的红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iwatensis Makino)和黑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japonicus Makino)。2.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调查期间,天鹅湖海域表层海水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1.3~25.6℃,平均水温为14.7℃,最高水温为25.6℃,出现在2011年8月份;最低水温为-1.3℃,出现在2010年12月份。周年盐度变化范围为29.8-31.3,平均盐度为30.6。大叶藻的密度约438株/米~2,周年高度变化范围为11.73±2.83~158.53±33.61cm,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61~15.95克/株,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67.18~6986.10克/米~2,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34~4.66克/株,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50.67~2042.54克/米~2。桑沟湾海域表层海水周年水温变化范围为5.3~25.6℃,平均水温为16.3℃。盐度范围在28.9~31.3之间,平均盐度30.6。周年高度变化范围为18.80±4.13~87.60±20.68cm,大叶藻的密度约613株/米~2,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76~5.31克/株,单位面积生物量为471.19~3252.58克/米~2,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39-2.89克/株,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42.34~1776.47克/米~2;青岛湾海域表层海水最高水温为24.9℃,出现在2011年8月份;最低水温为1.4℃,出现在2011年1月份;周年平均水温为15.6℃;周年盐度范围为30.3-31.5,平均盐度为30.9。大叶藻的密度约618株/米~2,周年高度变化范围为27.77±5.51~114.80±25.86cm;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93~7.30克/株,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78.04~4508.52克/米~2,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46~2.24克/株,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83.46~1388.44克/米~2。大叶藻的周年生物量变化和高度变化与水温密切相关。3.大叶藻各部位碳、氮、磷含量关系为:叶>叶鞘>地下茎。大叶藻地下茎、叶鞘和叶中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68±1.27%、33.78±3.06%、37.01±1.86%,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2±0.63%、2.79±0.81%、3.10±0.81%,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28±0.04%、0.51±0.10%、0.48±0.07%。其含量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大叶藻生长环境底质类型均为泥沙质,大叶藻海草场表层底泥中碳、氮、磷含量变化与大叶藻脱落降解和释放有机物有关。各海草场分布海域表层海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氨氮以及硅酸盐浓度等均符合国家一类至二类海水标准。4.对天鹅湖和桑沟湾海草床内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天鹅湖海区共鉴定出66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37种,软体动物13种,甲壳动物15种,棘皮动物1种。底栖动物的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33.33±1.67g/m~2,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14.25±0.71g/m~2,甲壳动物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2.40±0.12g/m~2,软体动物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18.90±0.95g/m~2。桑沟湾楮岛近岸共鉴定出39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23种,软体动物6种,甲壳动物8种,腔肠动物1种,其它动物1种。底栖动物的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116.93±5.85g/m~2,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31.15±1.56g/m~2,甲壳动物(节肢动物)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14.24±0.71g/m~2,软体动物周年总平均生物量为57.42±2.87g/m~2。两个海区的优势种为环节动物的多毛类,另外较多的两个种类分别为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5.通过直接移植法、棉线绑石法和泥筒法,以及海草移植装置,进行了大叶藻移植试验,并且在爱连湾和胶州湾开展了大叶藻与水深关系实验。监测大叶藻移植后的生长、存活以及增殖情况,结果显示,以上移植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均成活率能达到85%以上;适合大叶藻移植的最大净水深为4m,加上潮间带4m的潮差,潮间带的合适移植水深为满潮时8m深度。在实验室模拟现场环境培育出了2万多株大叶藻幼苗,采用种子和幼苗法进行大叶藻恢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6.为了探讨筏式养殖贝类对大叶藻海草场的潜在影响,用生物沉积法对胶州湾三种海水养殖双壳贝类的生物沉积作用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几种贝类包括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贻贝,均取自胶州湾养殖区。测量了胶州湾现场的水质环境特征,贝类的生物沉积速率,生物沉积物和对照沉积物中C、N、P和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其对养殖环境的影响,为养殖贝类的生态作用及对海草生长环境的潜在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大叶藻; 生态特征; 恢复; 贝类; 生物沉积;
致谢 4-6
前言 6-8
摘要 8-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海草生态学研究进展 19-31
1.1 海草的种类和分布 19-22
1.1.1 海草的简介 19
1.1.2 海草的种类 19-20
1.1.3 全球海草的分布 20-21
1.1.4 中国海草的分布 21-22
1.2 大叶藻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22-26
1.2.1 大叶藻的简介 22-23
1.2.2 大叶藻的形态特征 23-24
1.2.3 大叶藻的光合作用 24
1.2.4 大叶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24-25
1.2.5 大叶藻的繁殖策略 25-26
1.3 海草群落的生态功能 26-28
1.3.1 重要的初级生产者 26
1.3.2 净化水质功能 26
1.3.3 护堤减灾功能 26-27
1.3.4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地 27
1.3.5 生态系统营养循环 27-28
1.4 大叶藻资源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28-29
1.4.1 海草的资源现状 28-29
1.4.2 海草资源的研究进展 29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29-31
第二章 荣成天鹅湖大叶藻海草床的生态学研究 31-54
0 引言 31
2.1 调查的时间、地点与方法 31-33
2.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31-32
2.1.2 调查方法 32-33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53
2.2.1 天鹅湖海草的种类和分布 33-34
2.2.2 天鹅湖的水温和盐度特征 34-35
2.2.3 天鹅湖大叶藻生长高度的季节性变化 35-37
2.2.4 天鹅湖大叶藻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 37-39
2.2.5 天鹅湖大叶藻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 39-40
2.2.6 大叶藻各部位碳、氮、磷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40-44
2.2.7 大叶藻各部位碳、氮、磷含量比值的季节性变化 44-46
2.2.8 天鹅湖大叶藻的生长环境 46-53
2.3 小结 53-54
第三章 桑沟湾楮岛近岸大叶藻海草床的生态学研究 54-65
0 引言 54
3.1 调查的时间、地点与方法 54-56
3.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54-55
3.1.2 研究方法 55-56
3.2 结果与分析 56-64
3.2.1 桑沟湾大叶藻平均高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56-58
3.2.2 大叶藻各部位碳、氮、磷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 58-61
3.2.3 大叶藻生长环境的底质和水质特征 61-64
3.3 小结 64-65
第四章 青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的生态学初步研究 65-89
0 引言 65
4.1 调查的地点与方法 65-67
4.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65-66
4.1.2 调查方法 66-67
4.2 结果与分析 67-87
4.2.1 青岛近岸海域的海草种类 67-68
4.2.2 青岛湾、汇泉湾的水温和盐度情况 68-69
4.2.3 青岛湾和汇泉湾大叶藻的生长高度变化 69-71
4.2.4 青岛湾大叶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71-73
4.2.6 汇泉湾大叶藻生物量的变化 73-74
4.2.7 青岛湾和汇泉湾大叶藻各部位碳、氮、磷含量季节变化 74-78
4.2.8 青岛湾和汇泉湾大叶藻各部位碳氮磷比值的变化 78-80
4.2.9 大叶藻分布区的底质环境 80-83
4.2.10 大叶藻生长环境水质中营养盐的含量 83-87
4.3 小结 87-89
4.3.1 海草资源退化原因分析 87
4.3.2 温度对大叶藻生长的影响 87-88
4.3.3 水质营养盐和底质类型对大叶藻生长的影响 88
4.3.4 大叶藻海草场的生产力 88-89
第五章 威海沿岸大叶藻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调查 89-107
0 引言 89
5.1 材料与方法 89-90
5.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89-90
5.1.2 研究方法 90
5.2 结果与讨论 90-105
5.2.1 桑沟湾楮岛近岸大型底栖动物 90-97
5.2.2 天鹅湖海区大型底栖动物 97-105
5.3 小结 105-107
第六章 滤食性贝类筏式养殖对海草床的潜在影响 107-127
0 引言 107
6.1 实验时间与地点 107-108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08-111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11-126
6.3.1 胶州湾表层海水的水温和盐度 111
6.3.2 胶州湾表层海水营养盐的含量 111-114
6.3.3 生物沉积实验中的贝类的生物学特征 114-116
6.3.4 双壳贝类的生物沉积速率 116-118
6.2.5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C、N、P 以及重金属含量 118-126
6.4 小结 126-127
第七章 大叶藻恢复技术的实验研究 127-144
0 引言 127
7.1 大叶藻与水深关系实验 127-135
7.1.1 实验时间与地点 127-128
7.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8-129
7.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9-135
7.2 大叶藻的恢复 135-143
7.2.1 大叶藻移植实验 135-139
7.2.2 大叶藻种子的培育 139-142
7.2.3 讨论 142-143
7.3 小结 143-144
结论 144-146
参考文献 146-160
大叶藻海草场大型底栖动物名录 160-163
研究成果 163
个人简历 163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