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绿色建筑技术的引进与开发、配套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施行,种种因素都推动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快速从理论探讨走向实践推广,如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优化,成为绿色建筑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生态学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运动规律的新兴科学,它在阐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揭示复合系统的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等多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为包括绿色建筑研究在内的其他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在于通过借鉴生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从生态经济共赢价值观的建立与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方法等两个方面,探讨一系列有关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的问题。论文的研究从分析国外绿色建筑思想发展的历程开始,结合我国绿色建筑实践的发展现状,借鉴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优化理论的研究方法与思想成果,从建立生态经济共赢价值观、分析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探讨绿色建筑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关系——绿色建筑的制度特征等三个方面,分析与论述对绿色建筑进行生态经济优化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的操作问题,初步建立起由价值观基础、构成要素分析、评价指标与设计方法等内容组成的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案例分析部分中,论文结合兰州太阳能研究中心设计实践,引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尝试构建一套以生态经济效率为核心、综合考虑经济约束与生态目标的设计策略生态经济优化分析与决策方法,从绿色设计目标的确定、建筑基本形态的选择、被动与主动式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综合评价、综合优化策略的形成以及政策、制度的影响等方面,对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论文希望通过引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认识和解决绿色建筑在现实操作中所面临的生态经济矛盾与困境提供新的思路。论文同时也可被为深化对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组织方法认识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优化; 生态足迹;
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1章 引言 13-31
1.1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研究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 13-22
1.1.1 可持续发展运动从浅绿走向深绿 15-16
1.1.2 绿色建筑研究的发展历程 16-22
1.2 相关研究发展的基本状况 22-27
1.2.1 关于生态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22-24
1.2.2 关于建筑与环境、经济关系的研究 24-25
1.2.3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研究 25-27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基本框架 27-29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7-28
1.3.2 主要研究方法 28
1.3.3 论文研究基本框架 28-29
1.4 本章小结 29-31
第2章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31-61
2.1 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原因 31-34
2.2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34-35
2.3 绿色建筑观念现状与问题 35-45
2.3.1 绿色建筑概念的认知现状 35-40
2.3.2 政府与开发商在绿色建筑问题上的观念分歧 40-45
2.4 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45-51
2.4.1 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与预期 45-47
2.4.2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47-51
2.5 绿色建筑制度发展现状与问题 51-59
2.5.1 绿色建筑制度发展现状 51-54
2.5.2 绿色建筑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 54-59
2.6 本章小结 59-61
第3章 共赢与优化——生态经济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61-85
3.1 生态经济学概貌——寻找生态经济共赢之路 62-67
3.1.1 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62-63
3.1.2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63-64
3.1.3 基本概念辨析 64-67
3.2 生态经济优化研究的基本体系 67-82
3.2.1 生态经济优化理论与生态经济学 67-68
3.2.2 阻碍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基本矛盾 68-70
3.2.3 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可能性 70-71
3.2.4 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技术途径 71-80
3.2.5 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制度保证 80-82
3.3 本章小结 82-85
第4章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研究基本框架 85-107
4.1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研究的现状 86-96
4.1.1 绿色开发理论 87-93
4.1.2 绿色建筑经济学理论 93-96
4.2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研究基本框架的构建 96-106
4.2.1 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可能性 96-100
4.2.2 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难点 100-103
4.2.3 绿色建筑实现生态经济优化的技术途径与研究设想 103-106
4.3 本章小结 106-107
第5章 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07-136
5.1 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08-128
5.1.1 绿色建筑节能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09-114
5.1.2 绿色建筑节水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14-117
5.1.3 绿色建筑节地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17-120
5.1.4 绿色建筑节材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20-123
5.1.5 绿色建筑环境保护策略的生态经济特征 123-128
5.2 绿色建筑技术成本的全生命周期特征 128-134
5.2.1 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与绿色建筑经济价值 129-132
5.2.2 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132-134
5.3 本章小结 134-136
第6章 绿色建筑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关系与设计机制的优化 136-177
6.1 绿色建筑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关系 137-153
6.1.1 产业价值链理论与绿色建筑的价值链构成 137-140
6.1.2 绿色建筑产业价值链中各群体的定位 140-151
6.1.3 绿色建筑各利益群体的互动关系 151-153
6.2 制度之于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的意义 153-155
6.3 构建有利于生态经济优化的绿色建筑制度体系建议 155-168
6.3.1 为基本法律提供相应的子法支持 155-157
6.3.2 建立与行政及地方法规相配合的财税政策 157-160
6.3.3 尽快建立并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160-162
6.3.4 尽快建立并完善各项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微观制度 162-166
6.3.5 逐步培养并建立社会诚信机制 166-167
6.3.6 促进生态经济优化的绿色建筑制度体系构建建议 167-168
6.4 设计研究机构的定位与切入点选择 168-176
6.4.1 绿色建筑生态经济优化分析切入点的选择 168-173
6.4.2 生态经济优化对设计机制的要求 173-176
6.5 本章小结 176-177
第7章 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优化工作方法 177-252
7.1 设计策略生态经济优化的方法基础——评价指标与计算机模拟 178-181
7.2 设计策略生态经济优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81-187
7.3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设计策略生态经济优化研究——以LEED 为例 187-193
7.4 基于EF 指标的设计策略生态经济优化方法 193-212
7.4.1 生态足迹(EF)分析方法与绿色建筑生态目标的确定 193-210
7.4.2 基于EF 的设计策略生态经济优化实施程序与操作方法 210-212
7.5 基于EF 指标的设计策略生态经济优化方法实践——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项目为例 212-250
7.5.1 项目背景 212-213
7.5.2 研究目标与工作思路 213-214
7.5.3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消费现状分析 214-218
7.5.4 区域气候分析与被动式设计策略有效性评价 218-225
7.5.5 被动式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评价 225-230
7.5.6 主动式设计策略的生态经济评价 230-237
7.5.7 “设计选择模板”及其生态经济评价 237-243
7.5.8 关于制度、政策对设计策略生态经济效能影响的讨论 243-248
7.5.9 结论 248-250
7.6 本章小结 250-252
第8章 结论 252-259
8.1 论文研究总结 252-255
8.2 关于深入研究的若干建议 255-257
8.3 结语 257-259
参考文献 259-267
致谢 267-268
附录 A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访谈研究报告(研究背景与目录) 268-274
附录 B 城市层面生态足迹计算表格——以常州为例 274-276
附录 C 住区生态技术环境贡献与经济成本关系研究 276-286
附录 D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项目基本技术资料 286-296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