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学生 主体
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那么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体现创新思想,落实主体地位
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的体育,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发展。而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发展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在传统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了。鉴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只有学生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落实了,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们认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中的主体性是对立于主导性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总合,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指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能力,包括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决、自理、符合实际的自我判断、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等。主动性是指学生对外界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成功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身心健康欲、主动参与社会的适应性。创造性是指学生在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它包括创造的意识、创造的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只有实现这些系统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体现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学法指导,激发主体参与
首先,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因而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果在课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那么学生就可通过预习了解教材,在上课时就能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而且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也可从预习中得到一定的培养。其次,变教师传授为点拨,教给学生自主学练的方法。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体育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教学变传授为点拨,具体表现在对某一技术进行教学时,不仅教会学生掌握某一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该动作技术或是进行某一项目锻炼的方法,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对别的技术进行模仿自学;变传授为点拨的另一个方法是抓住适宜时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成了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在尝试、思索、讨论过程中得到培养。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获得学习成绩,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石。教学中,和学习方法指导相伴而行的是教师教学的全面性。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实行科学评价,维持主体意识
搞好体育教学评价,是维持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要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间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两操、运动队训练等诸如此类的工作要做,所以很少有在课后写教学体会的。按新课程标准思想,若想达到合格领域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课后能坐下来认真思考,对以后的系统上课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还要看学生在体育活动课中的表现,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还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维持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维持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