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R<0.75),边支血管应植入支架。T 支架最常用,支架近段定位于边支血管开口,尽量 145 勿突入主支血管。若能打开隆突处支架网孔,边支血管可获良好支撑(图4)。有术者在主 支血管预置球囊有助于精确定位边支血管支架。TAP 技术系改良T 支架技术:边支血管支 架有意突入主支血管稍许,然后以主支血管预置球囊将边支支架压向边支血管,最后膨胀边 支支架。 分叉病变成角接近90 度时,T 支架可完全覆盖边支开口而无需顾及导丝穿过主支支架 150 网孔的位置。分叉病变Y 形成角时,穿过主支支架网孔远端至为重要。有些术者喜欢采用 Culotte 或Crush 技术以确保血管获得足够支撑。Culotte 技术可充分覆盖分叉病变,主支近 段也没有多重金属覆盖。标准Culotte 技术是先在主支血管植入支架[9],但也可先在成角边 支血管植入支架(inverted Culotte,反向Culotte 技术),然后,通过支架网孔交换导丝,再 在另一支血管植入支架,最后行对吻扩张。支架植入前预扩张很重要,支架植入后,应逐一 155 高压(>18atm)膨胀支架,再以14-16atm 对吻扩张并同时撤除球囊。 D(D for Distal)术式:以前的做法是在两支远段血管同时植入支架(V 支架)。近来 变化在于植入支架时突入近段主支稍许,然后行对吻扩张(SKS)。也可依次植入支架形成 V 支架;也可在一支植入支架,另一支以球囊行对吻扩张,必要时也可植入支架。该术式需 预先充分扩张血管以便支架膨胀。球囊和支架大小依据血管直径决定(1:1),支架长度需 160 覆盖全部病变。两个支架分别置于分支血管和主支远段,并且突入主支近段稍许(V 型支架), 突入主支近段程度因术者而异。有时有必要先将第一枚支架推至血管远段,以便于推进第二 枚支架,然后,两枚支架同时后撤至分叉附近,形成V 字,进而突入主支近段形成Y 型, Y 根部完全覆盖主支血管近段病变,Y 的一个臂覆盖主支远段,另一个臂覆盖边支血管。两 支架近段重叠,一旦确定位置恰当后,立即以16atm 同时释放支架。为避免同时释放支架时 165 发生移位,有些术者建议在两个不同体位精确定位支架后,以12atm 逐一膨胀支架,然后再 以8-12atm 同时扩张支架,最后以短高压球囊(12-16atm)行对吻扩张并结束手术。 S(S for Side)术式:在开口水平或突入主支在分支血管内先植入支架,然而,在主支 内膨胀球囊挤压分支血管支架,也可在主支血管内植入第二枚支架。S 术式包括了种类最多 的支架技术:T 支架、Crush 支架、mini-Crush 支架等。T 支架步骤如下:主支血管和边支 170 血管分别放置导丝,必要时行预扩张,然后,边支血管植入支架,主支血管预埋球囊。撤去 边支导丝,于主支血管植入支架。边支血管经主支支架网孔再次放入导丝,扩张边支开口, 最后行对吻扩张[10, 11]。边支先植入支架有下列不足:支架精确定位于边支开口有难度;边 支支架突入主支血管,可使主支血管通过支架困难,对于后者,主支预埋球囊(主支预埋球 囊和边支支架同时扩张)、双导丝技术或旋磨技术有助于支架通过。Crush 技术有各种变异。 175 经典Crush 技术如下:边支支架部分置于主支近段,撤去边支导丝后,膨胀主支血管支架, 将边支近端支架挤压向主支近段血管壁,最后行对吻扩张。这一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需要至 少7F 指引导管。分步Crush(Step Crush)或球囊Crush(Balloon Crush)技术做法相同,均 以主支球囊先挤压边支支架,然后置入主支支架。改良球囊Crush(modified balloon Crush)、 二次对吻Crush(double kissing crush)以及袖套技术系Crush 技术变种,这些方法可优化支 180 架植入和定位。若边支支架仅挤压一小段,则是为mini-Crush 技术[12],有别于改良T 技术[13]。 欧洲分叉俱乐部一致建议使用mini-Crush 或DK-Crush 技术治疗分叉病变。此外,与必 要时支架技术不同的是,在主支近段穿过支架网孔,可使边支血管获得更好支撑。 MADS 分类并不能准确反映介入医生的丰富想像力。譬如,在A 术式中,自主支近段 至分支血管植入第一枚支架;在D 术式中,分支血管植入支架并突入主支近段,但不行挤 185 压技术;在S 术式中,先在主支远段植入第一枚支架,然后自主支近段至分支血管植入第二 枚支架。 0, 1, 0 型左主干病变和0, 0, 1 型分叉病变处理策略争议仍存 LAD 开口病变处理:两种治疗策略,左主干植入支架或LAD 开口水平精确释放支架。 Alfosno Medina 坚持单纯LAD 开口水平植入支架技术,基于下述理由,1)LAD 开口水平 190 植入支架简单、安全而有效;2)绝大多数患者其分叉隆突处无斑块形成;3)常发现支架一 部分游离于血管壁,但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无关。这可能与这一位置高速血流有关,OCT 随访研究表明游离支架出现内皮化;4)“眉毛”征提示LCX 开口受累,但大多数情况下无 需干预(图6);5)分叉隆突移位是造成LCX 受累的主要机制。相反,Carrie 坚持左主干 植入支架技术处理LAD 开口病变,并认为在LAD 开口水平植入支架存在以下不足:1)支 195 架过分突入左主干可伤及LCX,并加大再介入治疗的难度;2)若LAD 开口覆盖不完全, 可出现急性回缩和迟发性再狭窄。况且,LAD 开口病变常累及左主干远段,若支架不能覆 盖至左主干,可出现急性事件。依此观点,LAD 开口病变就是分叉病变,也应该按照分叉 病变来处理。LAD 或LCX 开口病变理想治疗应该覆盖至左主干,必要时于边支植入支架, 最后行对吻扩张。 200 目前,一致建议大部分LAD 开口病变支架植入需覆盖至左主干。对大角度分叉病变以 及IVUS 证实左主干远段无斑块者,单纯LAD 开口水平植入支架也可以接受[14]。 图6. 左主干分叉隆突水平“眉毛”征 205 0, 0, 1 型分叉病变处理策略:采用必要时反向支架技术亦或“狗骨头”技术 孤立边支血管开口病变不常见,但极具挑战性,Y 型夹角者尤其如此,具体有支架定位 难,支架突入主支血管长度,边支开口病变覆盖不完全,以及斑块或分叉隆突移位等。 为克服这些问题,Brunel 提出了必要时反向支架技术:支架自主支血管至边支血管完全 覆盖病变开口,最后行对吻扩张。具体做法如下:主支血管和边支血管分别放置导丝,必要 210 时预扩张病变血管,然后自主支血管至边支血管植入支架,交换导丝后(导丝在支架网孔远 端穿过)行对吻扩张。必要时可在主支远段,按标准必要时支架策略,植入第二枚支架。必 要时反向支架技术好处在于边支开口覆盖完全,而且支架不易因心脏运动而移位,对吻扩张 还可纠正移位的分叉隆突。缺点在于血管直径大小不一,需使用长支架,主支血管覆盖金属 支架以及导丝穿过网孔时可能伤及主支血管等。Zehetgruber 采用“狗骨头”技术以便支架 215 精确定位。主支球囊充气状态下,回撤边支支架以完全覆盖开口。目前,尚未就孤立边支开 口病变支架策略达成一致意见。 5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专用电子报告 用一份报告全面描述分叉病变需要足够智慧。然而,采用带有网络交互界面的计算机文 件,逐步描述包括MADS 分类和所有PCI 耗材似乎是可行的。这样有助于建立分叉病变数 220 据库,比较各种支架技术,为随之而来的随机对照试验做好准备(图7)。 图7. 使用图形界面详细描述分叉病变治疗策略举例。 6 结论 225 冠脉分叉病变的Medina 分型简单实用,目前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ICPS 分型,基于 “MADS”分类的支架治疗策略,思路清晰,临床实用性强,并可自由转化为各种术式的变 异而仍不失其可记忆性。一份报告全面描述分叉病变有证据表明是可行的。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论文 代写代发论文 代写职称论文 代发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