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9
(二) 劳动权的理论来源 59-64
(三) 劳动权的时代特征 64-66
二、 劳动权在国际人权法中的定位 66-73
(一) 国际人权法中劳动权概念评析 66-67
(二) 国际人权法中劳动权性质分析 67-69
(三) 国际人权法中劳动权普世价值的彰显 69-73
三、 劳动权的国际法渊源 73-81
(一) 国际人权规范 73-78
(二) 区域人权规范 78-81
四、 国际人权法中劳动权性质的比较 81-85
(一) 中国法与国际人权法上的劳动权性质之比较 81-83
(二) 中国法与欧洲人权法上的劳动权性质之比较 83-84
(三) 欧盟法与国际人权法上的劳动权性质之比较 84-85
第四章 劳动平等权及其反歧视保障 85-121
一、 平等权与不受歧视权概念的界定 85-91
(一) 平等权概念的界定 85-88
(二) 不受歧视权概念的界定 88-89
(三) 平等权与不受歧视权的关系分析 89-91
二、 劳动平等权的侵害形态分析 91-103
(一) 侵害行为的类型化分析 91-94
(二) 侵害对象的类型化分析 94-103
三、 平等权及其反歧视保障的法源构成 103-115
(一) 国际劳工公约的保障 104-105
(二) 国际人权法的保障 105-110
(三) 区域人权法的保障 110-112
(四) 宪法和基本法的保障 112-115
四、 劳动平等权的实现 115-121
(一) 劳动平等权的立法保护 115-118
(二) 消除劳动歧视的社会环境构建 118-121
第五章 集体劳动权的构造与功能 121-129
一、 集体劳动权的构造之一——民主管理权及其功能 121-123
二、 集体劳动权的构造之二——团结权及其功能 123-124
三、 集体劳动权的构造之三——集体谈判权及其功能 124-127
四、 集体劳动权的构造之四——罢工权及其功能 127-129
第六章 劳动权在国际劳工标准视域下的检释与完善 129-163
一、 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内容 129-131
二、 国际劳动标准的特征 131-138
(一) 普遍价值观 132-133
(二) 参照性 133-134
(三) 引领性 134-136
(四) 倡导性 136-137
(五)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结合 137-138
三、 中国批准的主要国际劳工标准及国内实践 138-140
(一) 中国批准的主要国际劳工标准 138-139
(二) 中国劳动标准的国内实践 139-140
四、 中国劳动标准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比较 140-159
(一) 工资标准比较 141-145
(二) 安全卫生条件比较 145-147
(三) 工作时间比较 147-148
(四) 休息休假比较 148-150
(五) 退休年龄比较 150-151
(六) 弱势群体特殊保护比较 151-152
(七) 集体谈判比较 152-154
(八) 废除童工比较 154-156
(九) 消除就业歧视比较 156-157
(十) 强迫劳动比较 157-159
五、 劳工标准与劳动者利益的连结与考察 159-163
(一) 劳动标准与劳动者的物质利益 159-160
(二) 劳动标准与劳动者的精神利益 160-161
(三) 劳动标准与劳动者的人身利益 161-162
(四) 劳动标准与劳动者的特殊利益 162-163
第七章 劳动权损害的法律救济 163-179
一、 劳动权缺损的类型及其制度补救 163-166
(一) 劳动权缺损的类型 163-165
(二) 劳动权缺损的制度补救 165-166
二、 劳动权受损的法律救济 166-173
(一) 劳动权受损的宪法救济 167-169
(二) 劳动权受损的民事救济 169-170
(三) 劳动权受损的行政救济 170-171
(四) 劳动权受损的刑事救济 171-173
三、 完善劳动权救济制度的构想 173-179
(一)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173-174
(二) 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 174-175
(三) 完善劳动争议证据规则 175-176
(四) 设立专门的劳动诉讼法庭 176-177
(五) 确立并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177-179
结论 179-181
参考文献 181-189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89-191
致谢 191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