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历来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其意义极为重大,不仅涉及到求职者的工作安置和许多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寥寥的就业单位。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本文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吸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探讨各方面(包括毕业生个人、用人单位、政府、高校以及毕业家长)存在机制、体制、毕业生本身素质、和学生家长的观念等问题,另一方面了解大学生对待就业的心理状况、毕业生就业后和用人单位互相的满意程度以及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实际看法和需求,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创业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经济增速也深受影响。危机几乎波及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由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这场史上罕见的经济灾难也几乎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由于高校扩招等多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大学校园里的氛围也正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较之于以前“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而今,凸显在这群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心里的,更多的恐怕是对就业、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 一、当前就业市场主客体的具体分析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伴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的收购,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力维持,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美国股市也不断创下近来新低。世界经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联系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受此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2009年的就业形势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对解决就业、提供税收和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大多为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外需影响较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数企业走进了困境。作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今后短期内的就业市场也不容乐观。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在增长,摆在大家眼前的确是寥寥无几的就业单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据新华网数据,“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我校今年举办的两次就业专场招聘会,从报到的用人单位的质量和数量同往年相比,均是下降趋势。土木工程学院的初次签约就业率2008年是95.8%,2009年是80.5%,同期相比,下降了十五个百分点,“窥一斑可知全豹”。 (二)毕业生面对艰难的就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复杂心态 就业心态是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是指大学生在涉及到有关就业问题时,特别是在准备就业与寻求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情绪高涨、失落、信心百倍、犹豫不决等状态”。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既与他们的个性品质、个人能力、职业价值观等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有关,也与就业时所遇到的情景有关,如就业顺利与遭受挫折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就不一样。在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这种在就业中产生的种种不健康的心态表现的更为突出。 1.渴望竞争,但缺乏勇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基本形成共识,产生了自主择业的意识。然而,许多毕业生面对竞争时,又显得顾虑重重、优柔寡断;有的怕自己条件不佳,竞争失败丢了面子;有的怕同窗好友因竞争伤了和气;有的怕不证之风干扰太大,竞争中只能作牺牲者。这些毕业生对择业缺乏应有的信心,总是害怕失败和受挫,既影响了他们正常水平的发挥,也给学习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 2.对公平竞争机制持怀疑态度 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充分体现了竞争机制,大学毕业生应当珍惜这个机会,要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许多毕业生对公平竞争机制持怀疑念度,甚至干脆放弃竞争。客观地讲,我国的公平竞争机制确实在某些环节上不够完善,并存在问题,但是总体上能够达到基本公平。毕业生因担心自己缺少社会关系而盲目悲观,怀疑甚至否定公平竞争机制,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心态。 3.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 在择业中,大部分毕业生能接受从基层干起的观点,愿意将自己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有着强烈的报国之志。然而,在现实问题的选择上,真正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人较少。 4.择业心理期望高,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值很高。毕业生大都希望在环境好、条件好、效益好,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单位就业。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实力缺乏正确地认识,看不到自己的竞争力不足,以至于在择业中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5.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择业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他们认为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单位去。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雄心壮志,但他们平时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实践和锻炼,还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6.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强,但自身欠缺并且培养不够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公开、平等的竞争环境,这种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质竞争。但是如“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心理素质”、“知识面和口才”这些正是四年中所要学习和培养的素质,有些毕业生大学四年却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创业路上的坎坷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积极的就业途径,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创业意识和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大政方针。“给我一个梦乡,我就飞翔”,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朝气、渴望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群体,他们渴望成为“中国的比尔·盖兹”、“中国的杨致远”。他们渴望通过自主创业,将知识转化为财富,是梦想变为现实,令自我得到超越。 国家也在努力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配套出台了政策法规,这其中的有些政策具体落实程度是有待考证的,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关键问题上,他们真真享受到了多少的扶持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自1999年开始举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大学生中掀起了创业激情,不少大学生满怀激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可是这些企业的结局大都一致。 大学生有创业的激情和不竭的动力,国家又有良好的政策扶持,可为何创业之路如此艰难?“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要求创业者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有如此之高的创业素质要求,显然符合者是少数。暨南大学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主任张耀辉教授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指出:“客观地说,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素质和潜力,应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分流,引导他们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创业也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量的全方位考验。 强烈的创业意识。创业道路上难免各种各种艰难险阻,强烈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在驱动力,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将创业目标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全面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影响创业的活动的效率和创业的成功,主要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这些能力贯穿于创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具备这些能力,创业者才能真真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和创造机会,从而使创业活动更好的深入下去。 良好的创业心里品质。面对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和随时出现的需要迅速正确解决的的问题和矛盾,心里素质的强弱是一个人创业成败的基础因素,要求创业者要有非常强的心里调控能力,保持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如果不具备这种心里素质、坚韧的意志,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那么,在创业的路上是走不远的。 扎实的创业知识。学历不等于能力,知识不等于技能,专业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得失。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了本专业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当其走向市场进行创业活动时,还需要一个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要在实践中摸索,逐步提高、发展、完善。 二、结论与建议 (一)金融危背景下,扩大就业的对策分析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其实并非了无希望,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应该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既有总量问题,而更多的则是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只有摆脱悲观情绪,理性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就业市场夹缝中潜在的机遇,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