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题名】以《徒然草》为中心
【摘要】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行为特征由该民族的思维模式所决定,而这种共有的思维模式都有其深刻的根源所在。在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人表现出的冷静与达观备受瞩目。那么,在这种镇静的行为模式背后,潜藏着日本人怎样的生死观呢。本论文便意欲追根溯源,透过法师吉田兼好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并依托此人的经典著作《徒然草》对日本人的生死观作出进一步的探索。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先行研究以及创新点组成。第二部分从东方及西方的宗教出发,分别阐述其生死观的特征,勾勒出了生死观的概貌。并从樱花及武士道中隐含的生死观,初步引出在日本人的精神根底中所具有的对死亡的独特理解。第三部分以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为研究中心,试图探索一位精通道、佛思想的法师对生死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人的精神根底中蕴含的生死观。该部分主要分为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对《徒然草》的历史地位及其中心思想进行阐述。第二小节对《徒然草》中兼好对“死亡”的理解进行提炼分析。主要归纳为对死亡的自觉及对死亡有强烈的迫近感。第三小节将对《徒然草》中关于“生”的理解进行总结阐明。主要阐述为对生命喜悦的感知,刹那的重视及对生命诸缘的放下。第四部分试图探索形成该生死观的要因。该部分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从日本人精神根底中的心理动因对其进行阐释。第一是日本独特的“放弃”及“断念”的思想,正是该思想促使他们透彻生命的本质,放弃对生命的执念,坦然接受死亡。第二是日本人所特有的“觉悟”思想,该思想发轫于武士道精神,正是他们具备这种时刻对死亡的“觉悟”思想,才铸就了他们不抗拒死亡,平静接受死亡,甚而将其视为一种荣誉,一种对生命的嘉奖。第三是日本人传统的无常观意识。在日本人眼里,死亡是无常的,但并非生的对立面,也不是通往永恒的沉寂,而是通过死亡的流转,才有生的勃发。《徒然草》中便阐述道,人世间万物的生与死是无常的,死为生的开始。第四是日本人美意识中的“物哀意识”。东瀛列岛有着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土,但是由于生存资源的相对匮乏和天灾的频仍,使得日本人深刻感到个体的渺小,生的无常和短暂。“物哀”这种审美观念表现在心灵感受上,则主要强调“瞬间美”。让日本人相信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生命固然美好,但亦应该如樱花般在华彩的时候离去。第五是佛教的传入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在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由于受中国净土宗的影响,日本人开始接受生死的轮回转世的观念,人们不但重视生前的行为,同时也重视死后灵魂的归宿。而同样受佛教及禅宗思想影响深厚的中国道家先哲庄子,可谓中国历史上直面生死问题的第一人,恰好与兼好的超然物外的生死观契合。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总结。总之,本论希望以《徒然草》为中心,透过兼好的法眼解读日本人对生死的态度,进而探寻造就这种态度的缘由,为理解日本人直面死亡时表现出的淡然心境添砖加瓦。
【关键词】 徒然草; 生死观; 断念; 觉悟;
摘要 4-5
要旨 6-9
謝辞 9-12
序章 12-16
第一章 死生観の概観 16-21
1.1 西洋の死生観 16-17
1.2 東洋の死生観 17-18
1.3 主な日本人の死生観が存在する物象 18-21
1.3.1 桜への愛着 18-19
1.3.2 武士道の精神の存続 19-21
第二章 『徒然草』を鍵として死生観の探究 21-33
2.1 『徒然草』と吉田兼好 21-24
2.1.1 『徒然草』についての紹介 21-23
2.1.2 吉田兼好についての紹介 23-24
2.2 『徒然草』の中での死について 24-28
2.2.1 老死自覚 24-26
2.2.2 切迫な死 26-28
2.3 『徒然草』の中での生について 28-33
2.3.1 生の充実と存命の喜び 28-29
2.3.2 ただ今の一念と刹那の重視 29-31
2.3.3 所縁放下の論 31-33
第三章 日本人の死生観を形成する原因の究明 33-53
3.1 「あきらめ」 33-39
3.1.1 日本人的なあきらめ 33-34
3.1.2 日本人的な断念 34-36
3.1.3 「あきらめ」の根源 36-39
3.2 日本人なりの覚悟 39-42
3.3 日本人の独特な無常観 42-44
3.4 日本人の美意識の「物哀意識」 44-46
3.5 宗教の浸透 46-50
3.5.1 仏教と禅宗思想 46-47
3.5.2 荘子の死生観 47-50
3.6 日本人の霊魂観 50-53
終章 53-55
注釈 55-56
参考文献 56-57
学术论文网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