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麻莱 -1.8 -3.2 -2.7 -1.8 -2.9 -2.4 -1.6 -3.6 -2.4 -1.1 -3.2 -1.9 -2.0 -3.4 -2.9 玉树 3.5 2.0 2.7 3.6 2.4 3.0 4.0 2.4 3.2 4.6 2.6 3.4 4.7 2.7 3.7 全区 3.5 -6.5 -2.5 3.6 -5.8 -2.2 4.0 -7.3 -2.3 4.6 -6.2 -1.9 4.8 -6.0 -1.5 145 图3.3 长江源区各站点温度差积曲线图 Figure 3.3 The residual mass curve of temperature in the cold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150 根据表3.3 分析,从长江源区各站点温度的10 年尺度平均值可知,二十世纪60 年代到 70 年代长江源区的平均温度由-2.5℃升高至-2.2℃,70 年代到80 年代平均温度由-2.2℃略降 至-2.3℃,80 年代到90 年代平均温度由-2.3℃升至-1.9℃,90 年代到本世纪初期平均温度由 -1.9℃升至-1.5℃,由此可见,8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温度增幅较为明显的趋势。结合图3.3 长 江源区各站点温度的差积曲线来看,五道梁和沱沱河站均在二十世纪的60 年代末和80 年代 155 中期气温变化出现两个转折点,曲麻莱站和玉树站80 年代中期气温变化的转折点非常清晰; 据此说明在二十世纪60 年代末期长江源区西北部曾出现一个升温变化时期,而在80 年代中 期开始整个长江源高寒区域出现一个明显的升温变化时期。 3.4 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根据长江源区各站点多年平均温度绘制出的等值线见图3.4 所示。 160 图3.4 长江源区多年平均温度等值线图 Figure 3.4 The annual temperature isopleths in the cold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由图3.4 中长江源区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可见,长江源区年的平均温、年内最高温度、 165 年内最低温度均随着纬度的降低和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升高,并有着明显的从西北向东南方向 升高的规律。同时,表3.2 中长江源区各站点的温度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近二十年以来的升温 变化具有从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此外,五道梁、沱沱河、曲麻莱和玉树的年际温度变差 系数分别为0.1005、0.1789、0.2602 和0.1800,长江源区东南部的变差系数比西北部的变差 系数稍偏大,亦表明了长江源区东南部温度的年际变幅比西北部大。 170 4 结论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长江源高寒区域温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长江源区沱沱河、 五道梁、曲麻莱和玉树4 个水文气象代表站点1960~2009 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 该区域气温的年内、年际、年代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出现较大的变异性,总体呈现出气候暖 干化的变化趋势。在时间上,各站点的温度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温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最高 175 温度均出现在7 月,最低温度均出现在1 月,冬半年气温升高幅度最大,即呈现出暖冬现象; 年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都在20℃左右,平均每年上升了0.019℃;温度的年际差异 也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长江源区温度有明显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特征,升 温速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但无论是年的平均温度或年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随着纬度 的降低而升高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180 总之,近50 年来,特别是二十世纪80 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江源区在由于温度上升和降水量减少导致区域内冰川、冻土冷储减少的同时,增强了冰川、 冻土的年消融能力,生态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草场退化、湿地萎缩、冰川后退、水土流失加 剧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对整个长江流 域的水资源条件、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代发论文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代写工程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