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POP STRU IND 1 0.069885 100 0 0 0 0 2 0.102065 85.3417 2.074766 0.287141 2.310381 9.986009 3 0.115620 81.05997 3.61068 0.297861 2.889382 12.14211 4 0.122848 78.84961 4.954486 0.287559 3.113561 12.79479 5 0.127622 77.32793 6.135032 0.282594 3.226144 13.0283 6 0.131262 76.14327 7.157421 0.287248 3.292912 13.11915 7 0.134284 75.17082 8.032048 0.304594 3.336644 13.15589 8 0.136914 74.35109 8.773705 0.337438 3.366621 13.17114 9 0.139262 73.64871 9.398568 0.387738 3.387158 13.17783 10 0.141387 73.03953 9.922292 0.456465 3.400557 13.18116 注:第1列为预测期,第2列为LENER各期预测的标准误差。其他各列表示对预测误差的贡献度(%) 230 表5给出了各变量对能源消耗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对能源消耗的贡献程度最大,在第十年达到了13.18%,表明辽宁省能源消耗预测方差的13.18%可以由重工业水平变动来解释。这体现了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近年来,除了原有的沈阳-抚顺-鞍山-本溪重工业区外,还出现了以机械、化工为主的旅大工业区,以煤炭、化工等为主的辽西走廊工业区等。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贡献度仅次于重工业比重,排在第三位的是服235 务业比重。人口数量对能源消耗的贡献度很小,表明生活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依旧很小,人均生活能源受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能源消耗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辽宁省能源消耗的基240 本特征,主要结论为:从长期看,辽宁省能源消耗与经济总量、人口数量、服务业比重、重工业比重均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重工业比重对能源消耗的作用最显著;从短期波动看,当系统受到外界冲击时,服务业比重 的变化是使系统从短期向长期回调最有力的因素;生活能源对能源消耗的正向影响比生产能源要小的多,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的空间增大了,但生活能源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 245 辽宁省近年来能源供需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在2010年,辽宁省从省外和以进口方式净调入能源量达到13242.97万吨标准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耗总量的66.7%。长此以往,辽 宁省能源消耗对外依赖度将越来越高。因此,建议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可加大水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等的补贴力度。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辽宁省未来的能源不足问题,同时能够减轻环境污染,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要求。 250 长期以来,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辽宁省的能源消耗特点。2010年,工业耗能增长率高达12.97%。而服务业的优势是消耗自然资源较少,并且可为农业和工业的持续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辽宁省的服务业比重也相对偏低,应该进一步限制各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淘汰能源消耗高的落后企业;加快服务业发展,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尤其应该加快生产性255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Cheng BS,Lai TW. An investigation of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260 Economic Activity in Taiwan[J]. Energy Economies, 1997, (19): 435-444. [2] A 阿基尔. 巴基斯坦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J]. 国外社会科学, 2003, (4): 99-100. [3] Stern, D. I. Ener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SA: a multivariate approach. Energy Economics, 1993, (15): 137-150. [4] Stern, D. I. 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nergy in the US macroeconomy[J]. Energy 265 Economic, 2000, (22): 267-283. [5] Nicholas Apergis, James E. Payn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J]. Energy Economics, 2009, (31): 641-647. [6] 史丹. 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J]. 中国工业经济,1999, (11):38-43. [7] 王火根、沈利生.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空间面板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2): 270 98-107+149. [8] 林伯强. 中国能源需求的经济计量分析[J]. 统计研究,2001, (10):34-39. [9] 林伯强, 魏巍贤等. 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J]. 经济研究,2007, (2): 48-58. [10] 林伯强, 张立等. 国内需求、技术进步和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电力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 世界经济,2011, (10): 146-162. 275 [11] 周建. 经济转型期中国能源需求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1978-2005[J]. 南开经济研究,2007, (3):3-18+46. 学术论文网Tag: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 代写代发论文 代发论文 |